绿丝低拂鸳鸯浦。
想桃叶、当时唤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
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
莺吟燕舞。
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
更移舟、向甚处。
绿丝低拂鸳鸯浦。
想桃叶、当时唤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
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
莺吟燕舞。
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
更移舟、向甚处。
词作借金陵春日之景,抒发了词人漂泊无依、旧情难续的深沉怅惘。开篇“绿丝低拂鸳鸯浦”以柳丝轻拂、鸳鸯双栖的暖景起兴,却立即转折至“想桃叶、当时唤渡”的旧事追忆——此句化用东晋王献之在金陵桃叶渡迎送爱妾的典故(《隋书·经籍志》),暗示昔日缠绵情事。“又将愁眼与春风”中的“与”字精妙,将满腔愁绪交付春风,凸显物我相融的孤寂感。结尾“更移舟、向甚处”以迷茫问句作结,道尽人生失路的彷徨(德育切入点:困境中的情感疏导)。
《杏花天》为双调小令,上下片各四句。本词结构极具匠心:
姜夔属南宋“清空派”,词风以冷隽幽韵著称(《词林纪事》)。此词作于青年漫游金陵时,暗藏其终身难忘的合肥情事——合肥姐妹的相思,成为白石词中反复出现的母题。词中“桃叶”典故的选用、“不成归”的喟叹,皆可窥见其对往事执念之深(知人论世:结合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对比阅读,体会其情词中的时空阻隔感)。
姜夔此词如一幅水墨氤氲的金陵春愁图。绿柳桃叶间藏着千年情事,莺燕潮声里浸透一身孤寂。那叶“不知向甚处”的扁舟,何尝不是穿越时空的隐喻?当我们在暮色中徘徊抉择,耳畔是否会响起白石道人那句“算潮水、知人最苦”的轻叹?
只要来了,就回不去。指彻底被消灭。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耘:除草;岁:年谷成熟。耕作不细致,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
委:推委。把罪责推卸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