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鸾凤花犯・花犯

《绣鸾凤花犯・花犯》

作者:宋• 周密

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

淡然春意。

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

凌波路冷秋无际。

香云随步起。

谩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

冰弦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

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

相将共、岁寒伴侣。

小窗净、沈烟熏翠袂。

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

鉴赏

周密《绣鸾凤花犯》深度解析:水仙的孤高绝唱

一、物象与人格的双重咏叹(主题情感)
词人借水仙花寄托遗民情怀与高洁品格。开篇以 “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 将水仙比作泪洒湘江的娥皇女英,赋予其凄美神性。“清泪”既写花瓣露珠,更暗含亡国之痛。下片 “谁叹赏、国香风味” 直抒才德无人识的愤懑,而 “相将共、岁寒伴侣” 以松竹梅为喻,在孤寂中凸显其抗寒傲骨。全词完成了从 “神女落泪”到“岁寒砥节” 的情感升华,是宋末遗民精神世界的微缩景观。


二、双片结构的时空穿越(词牌与结构)
《花犯》为双调长词,周密依周邦彦旧律:

  • 上片虚实相生:由现实水仙(“淡然春意”)跳转到神话场景(“汉宫仙掌”),以“凌波路冷秋无际”串联,通过 “谩记得” 实现时空折叠。
  • 下片直抒胸臆:从替屈原鸣不平(“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转向自我剖白,“小窗净”突然收束到书斋实景,结句 “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 以灯下水仙收束,完成 “神界→历史→现实” 的三重闭环。

    (结构解析参考《唐宋词格律》对周邦彦创调的分析)


三、典故与通感的精妙熔铸(语言修辞)

  • 神典点化:湘娥泪、汉宫金铜仙人承露盘(“汉宫仙掌”),使水仙承载千年文化记忆。
  • 通感造境:“香云随步起”将香气化为可视的云霞,“冰弦写怨”以琴声喻花香清冷。
  • 时空压缩:“秋无际”三字将春水仙与秋寒意象并置,暗示时代阴霾(据《武林旧事》载,周密作此词时南宋将亡)。

四、格律流变与词史坐标(词人背景)
周密作为 “宋末雅词代表” (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此词融合:

  • 周邦彦的典丽精工(如“亭亭明月底”化用《苏幕遮》“水面清圆”)
  • 姜夔的清空骚雅(“涓涓清露”似《暗香》“千树压西湖寒碧”)
    但比前辈更重 “隐曲悲愤” ,如“国香风味”之叹,实为对南宋末世人才凋敝的控诉(见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

五、教学应用建议

  1. 意象解码训练
    绘制“水仙三重身份图”:神女→历史符号→书斋伴侣,理解咏物词托物言志本质。
  2. 情感对比阅读
    对比王沂孙《庆宫春·水仙》的亡国之恸,体会宋末词坛集体记忆。
  3. 跨艺术实践
    用现代诗改写“一枝灯影里”,捕捉古典意象的永恒瞬间。

此花此词,如灯下清露——
凝固了末世文人的孤光,
也照亮了跨越时空的幽贞。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天昏地暗
天昏地暗
tiān hūn dì àn

昏:天黑。天地昏黑无光。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八字没见一撇
八字没见一撇
bā zì méi jiàn yī piě

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鸣珂锵玉
鸣珂锵玉
míng kē qiāng yù

玉珂鸣响,佩玉铿锵。比喻显贵。

思贤如渴
思贤如渴
sī xián rú kě

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