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钿宝。
天上飞琼,比人间春别。
江南江北,曾未见,谩拟梨云梅雪。
淮山春晚,问谁识、芳心高洁。
消几番、花落花开,老了玉关豪杰。
金壶翦送琼枝,看一骑红尘,香度瑶阙。
韶华正好,应自喜、初识长安蜂蝶。
杜郎老矣,想旧事、花须能说。
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
朱钿宝。
天上飞琼,比人间春别。
江南江北,曾未见,谩拟梨云梅雪。
淮山春晚,问谁识、芳心高洁。
消几番、花落花开,老了玉关豪杰。
金壶翦送琼枝,看一骑红尘,香度瑶阙。
韶华正好,应自喜、初识长安蜂蝶。
杜郎老矣,想旧事、花须能说。
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
一、咏物寄怀的双重主题
周密此词以扬州琼花为载体,表面咏物,内核抒怀。“朱钿宝玦,天上飞琼”开篇即以珠玉喻花,突出其超凡脱俗之姿。但“比人间春别”五字陡转,点出琼花实为亡国象征——南宋时扬州琼花天下独绝,宋亡后枯死(典出《齐东野语》)。下片“杜郎老矣”“一梦扬州”等句,借杜牧诗意直抒故国之思与身世之悲。琼花之“芳心高洁”,正是词人坚守气节的精神投射。
二、今昔对照的结构精妙
全词采用时空跳跃式双线结构:
过片处“看一骑红尘”三句承上启下,化用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将贡花场景与历史兴亡勾连,堪称词眼。
三、凝练深婉的语言艺术
四、遗民词人的血泪书写
作为宋亡后隐居不仕的遗民(《宋史翼》载其“以存文献自任”),周密此词深得姜夔清空词风精髓,却更添沉痛。末句“二十四桥明月”与姜夔《扬州慢》“冷月无声”异曲同工,皆以永恒自然反衬人世无常。全词无一字直斥新朝,但“谩拟梨云梅雪”(徒劳比拟)、“应自喜”(反讽)等句,暗藏对趋附元廷者的冷蔑。
教学启示
- 德育渗透:通过“芳心高洁”与“长安蜂蝶”的意象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乱世中的气节坚守
- 审美训练:聚焦“二十四桥明月”的留白艺术,体味以景结情的悠远意境
- 创作实践:模仿词中“花落花开”“一梦扬州”的时空压缩手法,尝试将百年沧桑凝于数语
这首咏物词如一枚玲珑玉琀,外表晶莹剔透,内里却浸透南宋遗民的泣血之泪。只有深入历史语境,方能读懂那“琼枝”背后,是一个朝代陨落的漫天星芒。
昏:天黑。天地昏黑无光。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玉珂鸣响,佩玉铿锵。比喻显贵。
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