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合花

《夜合花》

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

轻衫未揽,犹将泪点偷藏。

念前事,怯流光。

早春窥、酥雨池塘。

向销凝里,梅开半面,情满徐妆。

风丝一寸柔肠。

曾在歌边惹恨,烛底萦香。

芳机瑞锦,如何未织鸳鸯。

人扶醉,月依墙。

是当初、谁敢疏狂。

把闲言语,花房夜久,各自思量。

鉴赏

史达祖《夜合花》:春愁织就的相思锦缎

一、主题与情感:深闺春怨的婉约低吟
《夜合花》以暮春物象为经,闺中情思为纬,织就一幅婉约深曲的相思图景。词中贯穿“春愁”主线:“柳锁莺魂”借柳条困锁莺声暗喻情思被困,“花翻蝶梦”以落花惊破蝶梦象征往事成空。下片“芳机瑞锦,如何未织鸳鸯”更以织锦未成双鸳图案,直诉有情人难成眷属之痛(契合德育中的情感疏导)。全词情感层层递进,从“泪点偷藏”的隐忍,到“各自思量”的孤寂,将女子面对易逝春光与无望爱情的幽怨刻画入微。


二、词牌与结构:双调布局的情景交响
《夜合花》为双调词牌,史达祖严守其上下片分咏的章法:

  • 上片铺陈春愁意象:开篇三句“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以密集春景起兴,“潘郎”用典(《晋书》载潘岳早生白发喻愁深),奠定哀婉基调。后以“酥雨池塘”“梅开半面”等朦胧春色,映射女子欲语还休的情态。
  • 过片承转柔肠:“风丝一寸柔肠”巧妙串联上下片,以风丝喻愁肠,自然过渡到回忆场景。
  • 下片回溯情伤:“歌边惹恨,烛底萦香”追忆往昔温存,与当下“人扶醉,月依墙”的孤寂形成刺眼反差。结句“花房夜久,各自思量”戛然而止,留无尽余味。

三、语言与修辞:炼字如绣的意象密码
史达祖精于锻句炼字,词中处处可见匠心:

  1. 动词刺穿情绪:“锁”字囚禁莺啼生机,“翻”字搅乱蝴蝶清梦,“窥”字泄露早春羞怯,精准捕捉心绪波动。
  2. 意象隐喻双关:“梅开半面”既写梅花含苞,又喻女子半遮容颜的徐妃典故(《南史》),暗藏矜持与期待;“未织鸳鸯”的织机,直指未竟的姻缘。
  3. 时空蒙太奇:“当初谁敢疏狂”的甜蜜回忆,与月下独醉的现实镜头交织,强化今昔之痛。

四、词人与流派:格律派词人的深微心曲
史达祖身为南宋格律派代表(与姜夔并称“姜史”),此作尽显婉约本色:

  • 严守音律,四声精工,如“魂”“梦”“郎”押平声韵,如叹息绵长;
  • 词风密丽,善以物象传情,区别于苏轼旷达、辛弃疾雄豪,更近周邦彦典丽一路。
    其生平际遇亦投射词中——作为权相韩侂胄幕僚,政治失意可能加深对“身世飘零”的体悟(参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五、教学启示:从意象解码到情感共鸣

  1. 意象拼图法:引导学生圈出“柳莺”“蝶梦”“梅妆”“织机”等意象,拼凑情感地图;
  2. 角色代入写作:以“我站在春夜的花房外”为题,想象词中女子心境;
  3. 对比鉴赏:比对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直白,体会史达祖“梅开半面”的含蓄美学差异。

结语:此词如一幅工笔重彩的宋院画,寸寸锦缎下隐现泪痕。春愁本无形,词人却以柳莺织网、落花为笺、泪雨成丝,将不可言之思凝为永恒的语言琥珀,在千年后的月光下依然流转着温润光泽。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情凄意切
情凄意切
qíng qī yì qiē

指心境十分悲伤。

枇杷门巷
枇杷门巷
pí pá mén xiàng

旧时指妓女居住的地方。

焚林而田
焚林而田
fén lín ér tián

烧毁树林以猎取野兽。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屦及剑及
屦及剑及
jù jí jiàn jí

屦:鞋;及:赶上。形容行动坚决、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