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

《一萼红》

作者:宋• 姜夔

古城阴。

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

池面冰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沈沈。

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

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

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

朱户黏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

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杨、还袅万丝金。

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鉴赏

姜夔《一萼红》鉴赏解析

姜夔(约1155—1221)是南宋著名词人,其词风清空骚雅,融合婉约派的细腻与个人漂泊情怀。《一萼红》是其代表作之一,以冬日景象为载体,抒发羁旅愁绪与时光流逝之感。以下结合具体词句,从多个维度展开通俗解析,帮助读者掌握鉴赏要点。参考《宋词鉴赏辞典》《唐宋词教学研究》及《词林纪事》等权威资料,确保内容准确贴合教学需求。

主题与情感深度解析

这首词的核心主题是羁旅愁绪与人生哲思,描绘词人游历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对故人故地的怀旧和对时光飞逝的惆怅。情感层层递进:上片以冬日凄凉景象起笔,含蓄渲染孤独感;下片转折至漂泊伤怀,最终落脚在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担忧中。

  • 情感层次:开篇“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写古城墙下的梅花含苞未放(“红萼”指花苞,“未宜簪”暗示寒冷未春),透出萧瑟与期待。随后“池面冰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沈沈”用冰封池塘、积雪覆墙、阴云沉沉的意象,强化凄凉氛围,引发羁旅孤寂。下片“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直抒胸臆,以“何事”反问漂泊原因,“目极伤心”点明深切的感伤。结尾“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担忧归来时春天已逝,深化时光流逝之痛。

  • 教育切入点:适合德育主题(珍惜当下时光,避免虚度),如结合“空叹时序侵寻”教导珍惜光阴;审美启蒙(感受自然意象的意境美),如引导读者体会“翠藤共、闲穿径竹”的闲适画面,培养对生活细节的敏感。

词牌与结构特色解读

《一萼红》是双调词牌,分上下两片,属姜夔自度曲之一。格律上,要求平仄交替、押韵工整(如“阴”“簪”“沈”“禽”“临”等押平声韵),全词共一百余字,结构精巧。上片(前段)写景叙事,下片(后段)抒情议论,中间以“南去北来何事”为过片转折(相当于文章的“承上启下”),将冬日实景切换到内心感怀。

  • 结构逻辑:上片“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以登临山水收束,铺垫闲适回忆;过片后“朱户黏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转入节日习俗(“黏鸡”“簇燕”指春节装饰,据《词林纪事》载源于宋代民俗),对比当下漂泊,突出时光流逝之忧。这种“上片铺垫场景,下片深化情感”的设计,让情感自然升华。

  • 文化渊源:词牌名《一萼红》源自梅花意象(“萼”指花萼),象征高洁与坚韧,姜夔常以此表达清雅情怀(参考《唐宋词教学研究》)。

语言与修辞艺术鉴赏

姜夔词以语言凝练、意象灵动著称,本词运用白描、叠字等手法,营造出凄美意境。关键词句如点睛之笔,需细品其妙处。

  • 白描手法:如“池面冰胶,墙腰雪老”,寥寥数语勾勒冰封池面与积雪覆墙的冬日实景,“冰胶”形容冰层黏连,“雪老”拟人化雪堆积久,简洁却生动,让读者如临其境。

  • 叠字与精妙用词:如“云意还又沈沈”中的“沈沈”(通“沉沉”),叠音强化阴云密布的压抑感,类似李清照“凄凄惨惨戚戚”的层层递进。下片“想垂杨、还袅万丝金”的“袅”字,形容杨柳轻柔摇曳,“金”指春日柳色,以动态细节唤起对往昔雅集的怀念。

  • 意象运用:全词以自然意象串联情感,如“官梅”象征未萌的希望,“湘云楚水”喻漂泊无定(湘楚指湖南一带,姜夔游历地)。引导读者聚焦“渐笑语、惊起卧沙禽”:笑语惊飞沙洲水鸟,瞬间打破寂静,生动传达人生无常之感。

流派与词人背景关联

姜夔属南宋婉约派分支的清雅派,强调“清空”意境(重情致含蓄,而非豪放派的气势磅礴)。结合其生平,更能读懂词中深意。姜夔一生布衣漂泊,据《宋史·文苑传》载,他多次科举不第,旅居江湖,此词作于中年游历时期,反映其“身世如萍”的感伤。

  • 风格差异:相比苏轼的豁达(如“乌台诗案”后词风超脱),姜夔词更重细腻怀旧。本词“记曾共,西楼雅集”回忆友朋聚会,婉约中透出哲理,类似柳永的羁旅愁绪,但语言更清雅。

  • 背景解读:南渡后(南宋时期),姜夔词风从早期清丽转向深沉,本词“目极伤心”暗含家国离乱之忧(南宋偏安一隅),教育上可引导“知人论世”,理解乱世文人的普遍心境。

词句解析与词义应用

针对关键句,解析含义、结构与用法,帮助读者提升解读能力。

  • 词句解析

    • “红萼未宜簪”: “红萼”指梅花花苞,“簪”作动词指采摘插戴,全句意为梅花未开,不宜采摘,结构上以客观景物起兴,暗示词人内心的期盼与失落。
    • “朱户黏鸡,金盘簇燕”: “朱户”指富贵人家门户,“黏鸡”“簇燕”是宋代春节习俗(门贴鸡形饰物、盘中摆燕形糕点),词义指节日装饰,但“空叹时序侵寻”转折,表达词人漂泊中徒叹时光流逝,结构上用作对比,强化伤逝主题。
    • “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归鞍”代指归来,“春深”意为春意浓时,全句以假设句式收尾,担忧错过美好,体现含蓄的忧虑,用法上呼应上片“未宜簪”的未完成感。
  • 词义解析

    • 关键词如“官梅”(官家种植的梅花,象征孤高)、“时序侵寻”(时光逐渐流逝,“侵寻”意为渐进)、“雅集”(文人高雅聚会),需结合上下文理解。例如,“荡湘云楚水”的“荡”字作动词,意为漂泊游荡,描绘词人辗转湘楚之地的动态。

应用建议

这首词可作为多场景的学习素材:

  • 创作启发:学习姜夔的白描手法,练习写景抒情小文。如仿写冬日意象,以“冰胶雪老”为模板,观察身边自然细节。
  • 学习与研究:背诵全词,重点体会过片转折(“南去北来何事”),分析情感脉络;研究时对比李清照《声声慢》的叠字用法,深化婉约派鉴赏。
  • 人生思考:联系“空叹时序侵寻”,反思个人时间管理,培养珍惜当下的意识。
  • 教学实践: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角色扮演“野老林泉,故王台榭”,通过情景再现理解登临怀古之情。

总之,姜夔《一萼红》以精炼语言和深沉情感,展现了宋词的艺术高度。通过此词鉴赏,读者不仅能提升文学素养,还能在德育与审美中获得启迪。建议结合朗读与绘画(如描绘“万丝金”柳色),让古典诗词焕发现代活力。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有来无回
有来无回
yǒu lái wú huí

只要来了,就回不去。指彻底被消灭。

睚眦必报
睚眦必报
yá zì bì bào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枯耘伤岁
枯耘伤岁
kū yún shāng suì

耘:除草;岁:年谷成熟。耕作不细致,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

委罪于人
委罪于人
wěi zuì yú rén

委:推委。把罪责推卸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