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这首词以苏轼夜宿徐州燕子楼为引,串联起三重情感维度:
教学启示:引导学生对比"燕子楼"(历史)与"黄楼"(苏轼所建,未来)的时空呼应,体会苏轼超越个人命运的宇宙意识。
《永遇乐》作为双调词牌,上下片形成精妙呼应:
结构密码:苏轼用词牌特性构建"现实—历史—未来"三重镜像,过片如枢纽转动时空。
写此词时(1082年),苏轼刚经历生死攸关的"乌台诗案"(《宋史·苏轼传》),贬谪黄州后移任徐州。词中"古今如梦"的彻悟,与他《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一脉相承,展现劫后余生的超脱:
经典评注:
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殆以示咏古之超宕,贵神情不贵迹象也。" ——苏轼之高妙,正在于超越具体史迹,直抵永恒的人类困境。
勿谓:不要说;预:预先。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同“杀鸡骇猴”。
内心焦躁得如着火一般。形容焦灼难忍的心情,亦作“心焦如焚”。
比喻造访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