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一、主题与情感:乱世孤影中的今昔之痛
这首词以元宵佳节为背景,通过今昔对比展现李清照南渡后深重的家国之悲与身世之痛。核心情感可拆解为三层:
二、词牌与结构:双调时空的精密编织
《永遇乐》为双调104字,上下片各四仄韵。本词结构匠心独具:
三、语言与修辞:白描中的血泪交织
四、词人背景与创作深意
本词作于李清照晚年临安时期(约1147年,据《李清照年谱》)。经历丈夫病逝、文物散失、再婚讼离等打击后:
教学建议:
- 读写结合:让学生模仿“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的镜头,用50字描写节日中的孤独者
- 历史联结:对比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的元宵,体会时代差异对创作的影响
- 情感体验:讨论“逃避参与”是否属于消极态度?引申现代社会中尊重个体情绪空间的意义
李清照此词如一枚棱镜,在元宵的流光中折射出破碎的山河与人生。当我们读到“听人笑语”的平静叙述时,需知这淡然背后,是一个时代辗压过生命留下的深痕。
昏:天黑。天地昏黑无光。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玉珂鸣响,佩玉铿锵。比喻显贵。
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