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
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
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此词以羁旅怀人为核心主题,层层铺展秋日客愁。开篇“望处雨收云断”三句,以“悄悄”二字点出孤寂心境,目送秋光更显时光流逝之无奈。“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四句,通过衰苹、冷露、黄叶等衰飒意象(白描手法),构成视觉与触觉交织的萧瑟画卷。下片“难忘”陡转,今昔对比中,“几孤风月,屡变星霜”八字浓缩多年漂泊的沧桑感。结尾“黯相望”三句,以“断鸿声”的凄厉与“立尽斜阳”的凝固身影(动作细节),将孤独推向极致——堪称宋代版“望尽天涯路”的苍茫意境。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关注“立尽斜阳”的雕塑感,体会时间流逝中的执着守望,培养对孤独情感的审美共情。
《玉蝴蝶》属慢词长调(据《钦定词谱》),分为上下两片:
过片处“难忘”二字如乐章重音,既承上启下,又使情绪浓度骤然升级。
柳永作为婉约派代表(《宋史·文苑传》),此词虽写传统羁旅题材,却突破花间窠臼:
需注意:柳永的“婉约”中常带疏朗之气,如此词“海阔山遥”的苍茫境界,已隐含后来豪放派的空间意识。
柳永此词如一幅水墨长卷,在秋光烟水中晕染出人类永恒的羁旅之思。其价值不仅在于“凡有井水处皆能歌”的传播力(叶梦得《避暑录话》),更在于以个体漂泊接通了千年游子的精神血脉——当斜阳拉长孤独的身影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宋代的柳七,更是每一个在时空迷途中寻找归航的灵魂。
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
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
蹈:踩;刃:刀刃;旋:回旋。面临危险而不返回。
开拓疆域,扩展领土。同“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