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玉楼春》

东风又作无情计。

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

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鉴赏

晏几道《玉楼春》:一曲落花里的永恒悲歌

一、主题与情感:繁华落尽的锥心之痛 这首词以暮春残景为背景,倾泻出词人对美好易逝的深切悲悯生命虚无的苍凉感悟。开篇即斥东风“无情”(“东风又作无情计”),将自然规律拟人化为残忍的刽子手。目睹“艳粉娇红吹满地”的狼藉,高楼珠帘也“不遮愁”,一个“又”字(“还似去年今日意”)道破年复一年的轮回之痛。下片更直击心灵——“错管春残事”的自嘲,暗含对美好事物无法守护的无力;“登临费泪”的陈迹,印证痴情终成徒劳。结尾“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的痛饮,是用短暂麻醉对抗永恒消逝的绝望呐喊,将悲情推向极致。(情感教育切入点: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正视美好事物的短暂性;挫折教育——感悟面对不可抗力时的心理调适)

二、词牌与结构:回环跌宕的愁绪乐章 《玉楼春》属双调小令,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计、地、意/事、泪、醉)。晏几道紧扣格律:

  • 上片写景布愁:“东风”摧花是近景特写,“碧楼帘影”转向全景渲染,由外及内铺设愁绪底色。
  • 下片抒情泄痛:过片“谁知”二字惊雷乍起,从对自然的怨怼突转为自我否定(“错管春残事”),再借“登临费泪”补足沉痛过往,终以醉眼看花收束。结构上形成“景→情→理→情”的回环,过片处情感剧烈转折,如悬崖勒马般惊心动魄。

三、语言与修辞:色彩与动作的悲情画笔

  1. 色彩撞击显残酷
    “艳粉娇红”极写春花之绚烂,与“吹满地”的狼藉形成触目惊心的视觉对冲,凸显毁灭之突兀。
  2. 动态细节见痴心
    “吹”字赋予东风暴戾人格;“费泪”中“费”字凝练道尽徒劳的付出;“看尽落花能几醉”的“看尽”,是把心碎过程延长折磨的清醒沉溺。
  3. 反语深化无力感
    “错管春残事”表面自责多事,实为痛彻后的反语——愈是珍惜美好,愈觉守护之不可能,字字凝血。

四、词人背景:没落贵族的挽歌 晏几道身为宰相晏殊幼子,早年锦衣玉食,中年家道中落(据《宋史·晏殊传》)。他的词多追忆前尘旧梦,如黄庭坚《小山词序》所言“潜心六艺,玩思百家”,却终陷“四痴”。这首词中“碧楼帘影”的华贵意象与“落花能几醉”的颓唐,恰是贵族青年直面人生荒芜的缩影——昔日欢宴散尽,唯剩酒盏盛满时光的灰烬。(流派定位:婉约派中的凄美咏叹,不同于柳永市井情愁,自带世家公子的优雅苍凉)

五、教学应用建议

  1. 改写练习
    将“碧楼帘影不遮愁”扩写成300字场景描写,聚焦“帘”如何象征内外愁绪的交融。
  2. 意象对比阅读
    对比白居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轻叹,体会晏词中落花的毁灭性悲剧美
  3. 生命哲思讨论
    围绕“看尽落花能几醉”,探讨古人面对生命有限的三种态度:屈原的执着抗争、晏几道的沉醉逃避、苏轼的豁达超越。

末句点睛:晏几道在落红成阵中窥见了人生的终极命题——所有绚烂终将归于尘土。然其词以血泪浇灌文字,使刹那芳华在诗行间获得永恒。这份“以美祭奠美”的凄艳,恰是宋词最动人的魂魄。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一得之愚
一得之愚
yī dé zhī yú

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

一刀切
一刀切
yī dāo qiē

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

蹈刃不旋
蹈刃不旋
dǎo rèn bù xuán

蹈:踩;刃:刀刃;旋:回旋。面临危险而不返回。

开疆拓宇
开疆拓宇
kāi jiāng tuò yǔ

开拓疆域,扩展领土。同“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