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玉楼春》

作者:宋• 严仁

春风只在园西畔。

荠菜花繁胡蝶乱。

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

尽日相思罗带缓。

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鉴赏

严仁《玉楼春》深度解析:春景中的相思瘦骨


一、主题与情感:闺中相思的细腻呈现

  • 核心主题:暮春闺怨、刻骨相思

  • 情感脉络
    上片(写景铺垫):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胡蝶乱”
    ——以“只在”点明春意偏于一隅,蝴蝶纷飞的热闹反衬主人公的孤独。
    “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池水碧绿却空寂无物(“照还空”),小径残花凋零殆尽(“吹已断”),暗喻青春流逝、欢情难续。

    下片(直抒愁绪):

    “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
    ——相思比游丝绵长,衣带渐宽显消瘦(化用《古诗十九首》“衣带日已缓”)。
    “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对镜自照的宣言:镜中清辉为证,相思已令人憔悴!情感从哀怨转为倔强。

    教学切入点
    青春易逝的审美感悟(落红意象)、忠诚情感的德育价值(“明月不欺”的誓言)。


二、词牌与结构:工整双调中的情感递进

  • 词牌特色:《玉楼春》双调七言八句,上下片各四句,结构对称严整。
  • 结构逻辑
    上片:聚焦庭院春景,以“春风—荠菜—冰池—香径”构建暮春画卷,景中含情。
    下片:由景转情,“意长—相思”直诉心绪,结尾借镜抒怀,情感爆发。
    关键转折:“意长翻恨游丝短”承上启下,游丝串联春景与愁思(注:“过片”即片间过渡句)。

三、语言与修辞:凝练意象与传神细节

  • 白描写景
    “冰池晴绿”“香径落红”仅八字,绘出澄澈水池与凋零花瓣的对比,暗示美好事物消逝。
  • 矛盾修辞
    “意长翻恨游丝短”——情意绵长却怨游丝太短,凸显相思无处寄托的焦灼。
  • 动作细节
    “罗带缓”以衣带宽松印证消瘦,比直接抒情更具视觉冲击力。
  • 喻镜为月
    “宝奁明月”将梳妆镜比作明月,既显清冷孤寂,又强调“不欺人”的坦诚。

四、词人背景与流派风格

  • 严仁生平:南宋江湖派词人,善写闺情,风格婉丽(参考《全宋词》收其词30首)。
  • 婉约特色
    全词未直言“愁”字,却通过春景凋敝、衣带渐宽、对镜自证三层推进,将相思写得缠绵深致,体现婉约派“含蓄蕴藉”之美。与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异曲同工。

五、名句教学聚焦

“尽日相思罗带缓”

  • 词义解析:“罗带”即丝质衣带,“缓”指宽松。因终日相思不思饮食,身体消瘦致衣带松垂。
  • 文化内涵:承袭自汉乐府“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成为古典诗词表达消瘦的经典符号。
  • 情感张力:物质实体(衣带)与抽象情感(相思)联动,愁绪可视可感。

六、应用建议

  1. 写作借鉴:学习“以景引情”结构,尝试用自然物象(如落花、空池)隐喻心境。
  2. 朗诵设计:上片景语宜轻缓怅惘,下片“君试看”三字可加重语气,表现决然态度。
  3. 跨媒介创作:为“宝奁明月不欺人”设计画面——女子对镜,镜中映出明月与消瘦面容。

严仁此词如工笔小品:上片绘尽暮春凋零,下片剖开相思瘦骨。最动人处,在“宝奁明月”的孤绝自证——纵使红颜憔悴,此心皎皎如月,不惧君验。这份坦诚,让闺怨词有了金石般的质地。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不可终日
不可终日
bù kě zhōng rì

终日:从早到晚,一天。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极其恐慌不安。

箕山挂瓢
箕山挂瓢
jī shān guà piáo

用为隐居不仕之典。

黑天半夜
黑天半夜
hēi tiān bàn yè

指深更半夜。

轻怜重惜
轻怜重惜
qīng lián zhòng xī

形容百般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