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玉楼春》

燕鸿过后春归去。

细算浮生千万绪。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闻琴解神仙侣。

挽断罗衣留不住。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鉴赏

欧阳修《玉楼春》:浮生若梦的哲思与豁达

一、核心主题:浮生易逝的哲思与超脱
此词以“春归去”为引,层层深入探讨生命短暂与人生虚无的永恒命题。上片“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以梦幻云烟为喻,直指美好事物的转瞬即逝(人生哲思)。下片借典故“闻琴解佩神仙侣”(《列仙传》载郑交甫遇汉水神女赠佩故事)暗喻理想幻灭,而“挽断罗衣留不住”的激烈动作,强化了人力难挽宿命的无力感。最终以“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的看似颓唐之语,实则传递出勘破世情后的豁达智慧,具有深刻的德育价值——引导读者直面人生局限,培养通达心境。

二、词牌结构与情感推进
《玉楼春》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三仄韵。本词结构精巧:

  • 上片写景喻理:由“燕鸿过”“春归去”的自然景象(起兴),转入“细算浮生”的理性思考,再以“春梦”“朝云”的飘渺意象具象化人生虚无感。
  • 过片用典转折:“闻琴解佩”突接神话典故(过片转折),使情感从抽象哲思转向具体的人生遗憾。
  • 下片抒情达观:“挽断罗衣”的激烈与“烂醉花间”的放达形成张力,在劝慰中完成自我开解。

三、语言艺术与精妙修辞

  1. 比喻迭出,化虚为实
    “春梦”喻生命之短暂绚烂,“朝云”(化用宋玉《高唐赋》巫山云雨典)喻逝去之不可追寻,将抽象哲理转化为可感意象。
  2. 动作细节显悲怆
    “挽断罗衣”四字如特写镜头:罗衣撕裂的声响、竭尽全力的姿态,写尽执着与绝望,与李白“抽刀断水”异曲同工。
  3. 反语见深意
    “莫作独醒人”表面劝人随波逐流,实则以屈原《渔父》典故为背景,暗含对现实的清醒认知。末句“烂醉花间应有数”中“应有数”三字尤为关键——既承认宿命限定(数),又以“花间醉”的姿态主动接纳,展现矛盾中的通达。

四、词人背景与风格关联
欧阳修身为北宋文坛领袖,经历多次政治沉浮(参考《宋史·欧阳修传》)。此词作于晚年,褪去了早期《踏莎行》的婉约缠绵,融入了历经沧桑后的理性观照。其词风在婉约与豪放间自成一格:既有“挽断罗衣”的深婉笔致,又具“烂醉花间”的疏放气度,恰体现宋代士大夫“兼济”与“独善”的精神矛盾。

五、教学与创作启示

  1. 哲理意象积累
    引导学生收集“春梦”“朝云”“流水”“飞花”等象征时光流逝的古典意象,对比白居易“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花非花》)的化用关系。
  2. 矛盾情感写作训练
    模仿“挽断罗衣留不住”与“烂醉花间”的张力,练习通过对立动作/场景表达复杂心理(如“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3. 用典实践
    解析“闻琴解佩”的典故压缩技巧,尝试用简练典故暗喻情感(如“望帝春心托杜鹃”)。

欧阳修此词如一杯陈年苦茗,初尝是“春归无觅”的涩,细品得“醉卧花间”的甘。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清醒不在于抗拒命运湍流,而在于认清人生如露亦如电后,仍有陶然一醉的勇气。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jìn zhū zhě chì,jìn mò zhě hēi

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霸陵醉尉
霸陵醉尉
bà líng zuì wèi

形容失官之后受人侵辱。

鹿驯豕暴
鹿驯豕暴
lù xùn shǐ bào

意指一会儿像鹿一样柔驯,一会儿像猪一样凶暴。形容狡诈。

倾抱写诚
倾抱写诚
qīng bào xiě chéng

指推诚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