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虞美人》

曲阑干外天如水。

昨夜还曾倚。

初将明月比佳期。

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罗衣著破前香在。

旧意谁教改。

一春离恨懒调弦。

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鉴赏

晏几道《虞美人》深度解析:月圆人未归的千古离恨


一、主题与情感:月下离恨的缠绵咏叹

核心主题:闺中思妇的刻骨离愁与忠贞守望
情感脉络
上片以「曲阑干外天如水」勾勒清冷夜色,借助「昨夜还曾倚」的时空交错,展现女子日复一日的痴望。
「初将明月比佳期」暗含期待落空的苦涩——明月本喻团圆,却成「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的永恒等待(德育切入点:守信重诺的品质教育)。
下片「罗衣著破前香在」以衣裳残破但余香未散,隐喻情意历久弥坚;「旧意谁教改」的诘问,迸发对负心的悲愤(情感教育:坚守与背叛的心理探讨)。
结尾「懒调弦」「闲泪流」的白描,将无言之痛凝于宝筝前的两行清泪(《唐宋词鉴赏辞典》评其“以淡语写浓愁”)。


二、词牌与结构:双调中的情感递进

  • 词牌特色:《虞美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转两平韵(据《钦定词谱》),句句押韵形成回环咏叹。
  • 结构设计
    ▶ 上片:倚栏望月(场景铺垫)→ 以月喻约(希望升起)→ 月圆人杳(希望破灭)
    ▶ 下片:罗衣余香(旧情见证)→ 质问变心(情感爆发)→ 泪洒空弦(归于寂寥)
    过片「罗衣著破」巧妙承接上片「望人归」的结果,从等待转入对往昔的追忆,完成“现实—回忆—现实”的跌宕转折。

三、语言与修辞:凝练意象中的血泪

  1. 叠字强化氛围
    「天如水」三字以流水喻天色澄澈,反衬人物内心的浑浊愁绪。
  2. 矛盾修辞见深情
    「罗衣著破前香在」——衣破香存,物质消亡与精神永恒的尖锐对比(鉴赏要点:引导学生体会“破”与“在”的张力)。
  3. 以物载情的细节
    「懒调弦」「闲泪流」中,“懒”字写尽无心世事,“闲”字暗示泪流已成习惯(语言美感:平淡字眼下的惊心动魄)。

四、词人与流派:晏几道的“痴”与婉约派的“深”

  • 词人背景:晏几道身为宰相晏殊幼子,经历家道中落,词风深婉沉郁(据《宋史·晏殊传》)。其词多写离合悲欢,被赞“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黄庭坚《小山词序》)。
  • 婉约派特质
    此词典型体现婉约派「以情驭景」「含蓄深微」的特点。
    →对比豪放派: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直抒胸臆,晏词则以「闲泪」「懒调弦」的隐曲笔法传递同等烈度的痛苦。

五、应用建议:从读到写的迁移

  1. 写作借鉴
    学习「以物载情」手法——试写“旧书包磨破了边,课本的折痕还在”类比“罗衣著破前香在”。
  2. 情感表达训练
    模仿「天如水」的比喻,用自然景物隐喻心情(如“心事像梅雨季的晾不干的衣裳”)。
  3. 跨媒介创作
    为词中“泪洒宝筝”场景设计分镜脚本:特写泪珠滴落琴弦,慢镜头展现弦丝微颤。

教学点睛
聚焦「闲泪」的“闲”字——看似云淡风轻,实为痛彻心扉后的麻木。引导学生对比生活中“强颜欢笑”的体验,理解古典诗词“以淡写浓”的艺术张力。

这首小令如一杯陈年苦酒,初尝清冽,回味灼心。晏几道以月为砚、泪为墨,在时空交错间写尽人间等待的苍凉,至今读来,依旧能触到词中罗衣的余温与泪水的凉意。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理屈词穷
理屈词穷
lǐ qū cí qióng

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计上心来
计上心来
jì shàng xīn lái

计:计策、计谋。心里突然有了计策。

食不知味
食不知味
shí bù zhī wèi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柏舟之节
柏舟之节
bǎi zhōu zhī jié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同“柏舟之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