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
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
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
谩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
张绪。
归何暮。
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
天涯倦旅。
此时心事良苦。
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
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
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
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
谩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
张绪。
归何暮。
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
天涯倦旅。
此时心事良苦。
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
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此词以羁旅愁怀为表,故国之思为里,层层递进:
情感教育切入点:结句"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化用杜甫《佳人》诗意,以寒梅傲雪象征遗民气节,可引导学生感悟困境中的精神坚守。
《月下笛》为双调词牌,张炎巧妙运用上下片构建现实-追忆-现实的循环:
结构特色:末句镜头突转,虚构"翠袖倚梅"的象征画面,将个人悲苦升华为群体精神写照,完成情感升华。
关键词句教学:聚焦"谩惊回凄悄"五字——"谩"(徒然)与"凄悄"(凄清寂静)的组合,辅以"烛影""拥衾"的视觉触觉描写,可让学生体验多维度的孤寂感。
张炎作为南宋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宋亡后家族遭劫(祖父被元僧杨琏真迦戮杀),其词风从婉约清空转向沉郁悲怆:
南宋遗民词如同压在书页间的枯梅,色褪香残,筋骨犹存。张炎以"万里孤云"丈量漂泊的弧度,用"断桥鸥鹭"计数故国的碎片,终在梅花虬枝上寻得精神的坐标系。当烛影摇碎寒窗长夜,那倚梅的身影已不是某个佳人,而是一个时代最后的站姿。
在没有能手的地方逞强。
榻:狭长而矮的床,特指待客留宿的床。把平日悬起的床放下来,留客人住下。比喻对客人以礼相待,格外尊敬。
境:国境;禁:禁止,指法令或习俗所不欢物事项。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
药一服下病就好了。形容用药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