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袖殷勤捧玉锺。
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彩袖殷勤捧玉锺。
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北宋词人晏几道的《鹧鸪天》,是一首以爱情相思为主题的婉约派杰作。晏几道(约1048年—约1113年)生于官宦世家,其父晏殊亦是著名词人,他一生多写男女恋情与离别愁绪,词风细腻含蓄,这首词便收录于《小山词》中(据《宋史·文苑传》及《唐宋词教学研究》)。全词通过精巧的结构和鲜活的意象,描绘了从昔日欢聚到久别重逢的情感波澜,适合用于情感教育中的“珍惜情谊”主题。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解析这首词,帮助读者轻松掌握鉴赏要点。
这首词的核心是爱情相思,情感层层递进:上片回忆当年欢聚的热烈,下片抒发别后相思的愁苦,最终在重逢时转化为惊喜与虚幻交织的复杂心绪。开篇“彩袖殷勤捧玉锺”,描绘女子热情劝酒的情景,“殷勤”二字透出深情款款;接着“当年拼却醉颜红”,以“拼却”(甘愿)表达不惜一醉的豪情,强化了欢愉的氛围。情感高潮在结尾“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重逢时举灯细看,生怕是梦境,这“犹恐”之语生动体现了患得患失的惊喜,情感从回忆的甜蜜转向现实的恍惚,层次丰富如“含蓄的思念—深切的愁绪—惊喜的疑梦”。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离别重逢的珍贵(德育切入点),培养对情感的敏感性。
《鹧鸪天》是双调词牌(分上下两片),源于唐代曲子,格律上要求押平声韵(如本词的“锺”“红”“风”“逢”“同”“中”),上下片各四句(据《词林纪事》)。晏几道巧妙运用了这一结构:上片写景叙事,回忆当年歌舞欢宴;下片抒情转折,从“从别后”过渡到重逢的当下。例如,“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为上片作结,渲染彻夜狂欢的盛景;下片以“从别后,忆相逢”实现“过片”(承上启下),自然转入相思主题。这种“上片铺陈事、下片抒发情”的设计,让情感起伏流畅,读者能清晰感受到词人“以景生情”的笔法。
晏几道的语言凝练而意象生动,善用白描(不加修饰的刻画)和动词强化情感。首句“彩袖殷勤捧玉锺”,简笔勾勒女子捧酒的动作,“殷勤”与“捧”字渲染亲密气氛;“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中,“舞低”“歌尽”以夸张手法描绘歌舞至月落风息,杨柳和桃花扇的意象灵动优美,营造出繁华如梦的意境。下片“几回魂梦与君同”的“魂梦”,直白道出相思入骨的煎熬;结尾“剩把银釭照”的“剩”(只管)与“犹恐”,通过动作细节(举灯)和疑语,表达重逢的虚幻感,语言细腻如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如“拼却”“犹恐”,体会宋词“以少胜多”的美感,例如仿写句子练习“如何用动作表达惊喜”。
晏几道是北宋婉约派的代表,婉约派重“情致”轻“气势”,风格含蓄典雅(对比豪放派苏轼的奔放)。晏几道早年富贵,中年家道中落(据《宋史》),他的词多写恋情往事,这首《鹧鸪天》便体现了南渡前期的风格——回忆美好却带着淡淡哀愁,如“从别后,忆相逢”暗含人生无常的哲思。知人论世,读者可理解为何词中情感如此真挚:词人借重逢场景,表达对逝去青春的追忆,这与李清照南渡后词风的转变(从欢快到悲凉)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词在教学和创作中极具价值:
为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逐句解析关键词:
总之,晏几道的《鹧鸪天》以婉约之笔,将爱情相思写得刻骨铭心。词中情感真挚、结构巧妙、语言精美,是宋词入门的好范例。建议读者多朗读背诵,感受其韵律美,并在生活中寻找类似情感体验,深化鉴赏力。
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
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
蹈:踩;刃:刀刃;旋:回旋。面临危险而不返回。
开拓疆域,扩展领土。同“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