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鹧鸪天》

池上红衣伴倚阑。

栖鸦常带夕阳还。

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乡梦窄,水天宽。

小窗愁黛澹秋山。

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

鉴赏

《鹧鸪天》深度解析:吴文英的秋日乡愁密码

一、羁旅愁绪的意象编织
词人以“池上红衣伴倚阑”开篇,“红衣”既可指荷花(呼应“池上”),更隐喻孤独身影(《宋词选注》)。后句“栖鸦常带夕阳还”暗藏时间流逝之痛,“带”字赋予乌鸦背负暮色的沉重感。上片结句“明月生凉宝扇闲”尤妙——秋凉本自然现象,却说“明月生凉”,将温度感知转化为视觉意象;“宝扇闲”既写节气更替,更暗示团聚场景消失(古人纳凉常伴亲友)。

二、时空对比的惊人张力
下片“乡梦窄,水天宽”形成经典矛盾修辞(《修辞学发凡》)。梦境狭窄象征归乡之路的阻塞(可能暗指战乱阻隔),浩渺的“水天”反衬出梦境的逼仄。后续“小窗愁黛澹秋山”承接巧妙:窗外远山如女子黛眉含愁,既是写景,又将山水拟人化为思念载体。

三、典故与白描的抒情力量
结尾“吴鸿好为传归信”化用鸿雁传书典故而翻出新意。苏轼《水龙吟》写“鸿雁传书”,吴文英则用“好为”(请务必)带出恳求语气,思念之切跃然纸上。最终以白描收束:“杨柳阊门屋数间”——苏州故居的寻常景物,因“杨柳”(折柳赠别意象)与“屋数间”(具体可感的家园)形成情感爆破点。这种从宏大场景(水天)落到具体物象(小屋)的手法,被词学家称为“缩龙成寸”(《唐宋词格律》)。

四、词人背景与艺术特色
吴文英作为南宋婉约派大家(《词林纪事》卷十),此词典型体现其“密丽深曲”风格:

  • “殷云度雨疏桐落”七字含暴雨(殷云)、雨歇(度雨)、落叶(疏桐落)三重动态
  • 通感运用精妙:“明月生凉”视触互通,“愁黛”视觉情绪交融
  • 结构上严守《鹧鸪天》双调体式:上片四句写景蓄势,下片五句抒情推进

教学应用建议

  1. 意象解构练习:让学生圈出全词色彩词(红衣、夕阳、明月),分析冷暖色调如何传递情绪
  2. 矛盾修辞仿写:参照“乡梦窄,水天宽”创作人生感悟短句(如“童年短,岁月长”)
  3. 历史情景再现:结合南宋人口南迁史(《宋史·地理志》),理解战乱背景下的乡愁特殊性

此词最动人处,在于将抽象乡愁具象为可触可感的画面:宝扇闲置的凉意是无人共处的寂寞,阊门小屋的杨柳是记忆锚定的坐标。当吴文英把生命体验淬炼成“栖鸦带夕阳”“秋山似愁眉”的意象时,宋词的艺术魅力便穿越八百年直抵人心。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理屈词穷
理屈词穷
lǐ qū cí qióng

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计上心来
计上心来
jì shàng xīn lái

计:计策、计谋。心里突然有了计策。

食不知味
食不知味
shí bù zhī wèi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柏舟之节
柏舟之节
bǎi zhōu zhī jié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同“柏舟之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