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

作者:宋• 张抡

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

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

玉殿珠帘尽卷。

拥群仙、蓬壶阆苑。

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

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

可是尘缘未断。

谩惆怅、华胥梦短。

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鉴赏

宋词鉴赏:《烛影摇红》——张抡笔下的家国哀思与时光流转

张抡(生卒年不详)是南宋词人,曾任浙西提刑等职,亲历北宋灭亡、南宋偏安的历史剧变(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其词作多融入家国之痛与人生感怀。这首《烛影摇红》以双调词牌为载体,通过今昔对比,抒发孤臣的幽恨与时光易逝之慨。下面,我将从主题情感、词牌结构、语言艺术、词人背景等角度,结合具体词句层层解析,并提供实用鉴赏建议。全文通俗易懂,贴合教学需求,适合德育(培养家国情怀)和审美启蒙(感悟意象美感)场景。

一、主题与情感深度解析:家国情怀与人生无常

这首词的核心主题是家国兴衰与人生哲思,情感从往昔的繁华荣耀跌入今日的孤寂凄凉,层层递进。

  • 上片追忆盛景:开篇“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描绘皇宫巍峨景象(“双阙”指宫门,“凤楼”喻皇家建筑),营造出春寒中的威严氛围。紧接着,“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回忆去年元宵夜陪伴皇帝的盛事(“宸游”指帝王出游,“瑶池”用典仙境),以“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壶阆苑”夸张渲染皇家宴会的奢华(“蓬壶阆苑”借道教仙境比喻宫廷),结句“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通过视觉与听觉意象(烛光、丝管声),刻画出歌舞升平的欢乐。情感含蓄而热烈,展现了词人对昔日荣光的眷恋。
  • 下片转向悲凉:过片“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以比喻(时光如白驹过隙)转折,情感陡变为哀伤。“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直抒胸臆,“孤臣”点明词人流亡身份(南宋失去中原,“长安”代指故都),词人泣诉无人问津的孤独。“可是尘缘未断。谩惆怅、华胥梦短”进一步深化哲思(“华胥”用典《列子》中的梦境),感叹人生如短暂美梦,尘缘未了却徒增惆怅。结尾“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以凄凉意象(寒灯象征孤寂,归雁隐喻思乡)收束,情感从豪迈跌入绝望,强化了家国破灭的幽恨。

情感教育切入点

  • 德育:通过“孤臣”与“长安远”的对比,引导学生体会爱国情操与历史责任感(如南宋抗金背景下的文人坚守)。
  • 审美启蒙:赏析意象转换(从“万烛光中”到“数点寒灯”),学习如何通过情景交融表达复杂情感。

二、词牌与结构特色解读:《烛影摇红》的韵律与转折之美

《烛影摇红》源于唐教坊曲,双调结构(上下两片),多用于抒发怀旧哀思(据《词林纪事》考证)。本词共96字,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形成鲜明对比。

  • 格律特点:押仄韵(如“浅、宴、卷、苑、管”押韵),平仄交替(如“双阙中天”平仄相间),节奏如泣如诉。
  • 结构设计:上片以“去年元夜”领起回忆,铺陈盛景;下片以“今宵”转折(相当于文章的“承上启下”),突显时光流逝与孤臣之痛。过片句“驰隙流年”巧妙衔接,将情感从欢宴拉回现实,体现词人匠心。

这种“上片铺陈、下片转折”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词人如何借形式传递情感跌宕。例如,上片的华丽描写为下片的凄凉铺垫,反差中深化主题。

三、语言与修辞艺术鉴赏:凝练笔墨中的深沉意境

张抡善用白描、用典和意象叠加,语言凝练如画。

  • 白描与叠词:如“凄凄惨惨戚戚”虽非本词,但类似手法见于“数点寒灯,几声归雁”——数字“数点”“几声”以简驭繁,白描出荒凉夜景,寒灯与归雁的意象组合,唤起读者对孤寂的直观感受。
  • 用典深化内涵:“蓬壶阆苑”(道教仙境)和“华胥梦”(短暂美梦)等典故,不露痕迹地渲染盛衰对比。词人用“尘缘未断”表达对故国的未了情结,语言含蓄却力透纸背。
  • 动作与细节:“泣孤臣”“回首长安远”通过人物动作(泣、回首)传递悲怆,与上片“拥群仙”的欢腾形成反差,突显情感张力。

教学中可聚焦关键词句:让学生对比“万烛光中”(繁华)与“数点寒灯”(凋零),体会语言如何通过意象传递美感与哀思。

四、词人背景与流派关联:南宋婉约中的家国之声

张抡属南宋词坛,风格介于婉约与豪放之间,本词偏婉约派重“情致”,但融入豪放的悲壮(据《唐宋词通论》分析)。其生平经历北宋覆灭(《宋史》载靖康之变后文人南迁),词风常带家国之痛。本词中,上片的华丽回忆反映北宋消亡前的盛况,下片的“孤臣”之泣直指南宋偏安的无奈,如“回首长安远”暗喻中原沦丧。这种背景关联,体现“知人论世”原则——词人的流亡经历让作品超越个人感伤,升华为时代缩影。

与李清照(婉约派)的南渡词相比,张抡更显沉郁;与辛弃疾(豪放派)的激昂不同,他擅长以婉约笔法写宏大主题。这帮助学生理解流派多样性:婉约非仅儿女情长,亦可承载家国重量。

五、词句与词义解析:关键句逐层拆解

为深化理解,解析核心词句:

  •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词义上,“驰隙”比喻时光飞逝如缝隙(典出《庄子》),“星霜换”指岁月更迭;结构上,作为过片句承上启下,从回忆转入现实。
  • “今宵谁念泣孤臣”:词义中“孤臣”指失去家园的忠臣,“泣”为动作细节;用法上直白抒情,强化孤愤。
  • “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意象组合,“寒灯”象征希望渺茫,“归雁”隐喻思归无门;词义凝练,以一景收万情。

六、应用建议:将鉴赏转化为实践

  • 创作练习:模仿本词的今昔对比结构(如写一篇短文,从“童年欢乐”过渡到“成长困惑”),学习如何用意象(灯光、飞雁)表达情感。
  • 学习与研究:结合历史背景(如南宋抗金),延伸阅读辛弃疾《破阵子》,比较不同词人的家国书写;课堂上分组讨论“过片”的作用,培养批判思维。
  • 日常思考:在挫折时诵读“华胥梦短”,感悟人生无常中的豁达,提升心理韧性。

总之,《烛影摇红》以精巧结构与深沉情感,成为南宋词中一颗哀婉明珠。张抡通过今昔巨变,提醒我们:繁华易逝,情怀永驻。鉴赏时,不妨从“万烛光”到“寒灯”的意象之旅开始,体会词人在时光洪流中的不屈回响。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勿谓言之不预也
勿谓言之不预也
wù wèi yán zhī bù yù yě

勿谓:不要说;预:预先。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杀鸡哧猴
杀鸡哧猴
shā jī chī hóu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同“杀鸡骇猴”。

心焦如火
心焦如火
xīn jiāo rú huǒ

内心焦躁得如着火一般。形容焦灼难忍的心情,亦作“心焦如焚”。

吕安题凤
吕安题凤
lǚ ān tí fèng

比喻造访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