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作者:唐• 韩愈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桮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搥大鼓,嗣皇继圣登夔臯。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廻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祗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鉴赏

我们来一起细细品味韩愈的这首《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这首诗情感深沉复杂,在中秋佳节背景下抒发的不是欢庆,而是迁客逐臣的满腔悲愤和对现实的无奈。

1. 主题分析:迁谪之悲与政治控诉 这首诗的核心主题是迁谪之悲和对政治现实的控诉。表面上是中秋夜(八月十五)与友人张署(张功曹)饮酒赠诗,但内容却充满了贬谪生活的痛苦回忆、赦免希望落空的巨大失望以及对卑微处境的不平与愤懑。它超越了单纯的个人感怀,深刻反映了中唐政治环境下正直士人的坎坷命运。

2. 语言与修辞

  • 精妙的场景对比与反衬:
    • 开篇“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沙平水息声影绝”:描绘了中秋夜的澄澈、静谧与美好。这美丽的夜景恰恰是用来反衬二人内心的极度痛苦(“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美景更显愁情浓烈。
    • 后用“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的险恶环境描写旅途的艰险(“十生九死到官所”)。
  • 生动的意象与夸张:
    • “蛟龙出没猩鼯号”:夸张地渲染南方贬所的荒凉恐怖。
    •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细节描写贬所生活的提心吊胆和恶劣环境,“畏蛇”、“畏药”(蛊毒)、“湿蛰”、“腥臊”,语言极具冲击力,生动传达出身心煎熬。
    • “赦书一日行万里”:用夸张手法写赦免消息传播之快,反衬出他们得知消息时的巨大希望。
  • 强烈的情感直抒:
    •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直接点明友人歌声的悲酸和自己听歌的反应,情感喷薄而出。
    • “幽居默默如藏逃”、“坎轲祗得移荆蛮”、“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直白地倾诉贬谪生活的压抑、卑微、屈辱和恐惧(小官犯错也要挨鞭打)。
  • 对比手法:
    • 开篇美景与内心悲苦的对比。
    • 赦书万里传播带来的希望与“州家申名使家抑”(地方申报了名字却被上级压制)导致的绝望结果的对比。
    • “同时辈流多上道”(同批赦免的人都上路回京)与自己“天路幽险难追攀”(回京之路如同登天般艰难)的对比,突出不公与失落。
  • 结构转折:
    • 结尾“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表面是劝友人停止悲歌,转换话题,似乎自己要唱点不同的(欢乐的)。但这恰恰是全诗最沉痛之处!它意味着诗人也想安慰友人,想寻点宽慰,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殊科”可能指现实如此,我的歌又能有什么不同?或者指我的歌也同样是悲苦的调子),任何安慰都显得苍白无力,反而衬托出悲愤的深重与无处排解。

3. 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 此诗作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中秋。韩愈和张署此前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至岭南(阳山、临武)。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德宗去世,顺宗即位大赦天下。韩、张获赦离开贬所北返,行至郴州等候新的任命。本以为可以回京或得好职,却因湖南观察使杨凭的阻挠(“使家抑”),仅被任命为江陵府法曹参军和功曹参军(地位卑微的小官)。此诗即是在郴州得知此消息后,于中秋夜与张署共饮时所写。这段希望(大赦)破灭、再遭打击的经历是诗中巨大悲愤和失落感的直接来源。韩愈一贯刚直的性格更强化了这种不平之气。

4. 意境与美学鉴赏 这首诗营造的是一种由乐景转哀情,最终归于深沉悲愤与无奈的意境。

  • 起于澄澈之静美: 开篇月色清辉,天地宁静,符合传统中秋意境之美。
  • 转于内心之悲鸣: 朋友的悲歌和自己喷涌的泪水瞬间撕裂了宁静,将读者拉入巨大的情感漩涡。回忆中的贬谪之路和环境是狰狞恐怖的意象世界。
  • 跌宕于希望与绝望: 赦书带来的狂喜与任命下达后的极度失望构成剧烈的情感起伏,极具戏剧性和感染力。
  • 归于无奈之沉郁: 结尾看似转折,实则将前面积蓄的所有悲愤、不平、对现实的控诉都凝结在一种欲说还休、强自压抑的巨大无奈与沉痛之中。这种“哀莫大于心死”的沉郁是这首诗最震撼人心的美学力量。它不追求含蓄蕴藉,而是以强烈的真实感和直击人心的悲怆打动读者。

5. 重点理解与总结

  • 核心情感: 迁谪之痛、赦免希望落空的巨大失望、对政治压制(使家抑)的愤慨、对卑微处境(判司卑官)的屈辱感。
  • 关键转折点: ”州家申名使家抑“ 一句是整首诗情绪急转直下的关键,点明了希望破灭的直接原因。
  • 结尾深意: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并非欢乐的开始,而是悲愤到极点后的无言以对或自讽,是全诗情感最沉痛的收束。
  • 韩愈特色: 语言雄直,感情澎湃激切,以文入诗,不避丑怪意象(蛇、药、湿蛰、腥臊),敢于直刺时弊,体现出韩诗奇崛险怪的风格和刚直不屈的个性。

简单来说,这首诗是: 在一个本该团圆欢乐的中秋月夜,两个刚脱离蛮荒贬所、本以为苦尽甘来的朋友,却得知被压制只能去做卑微小官。面对皓月清风,他们回忆贬谪的苦难,痛诉赦免希望落空的不公,悲叹前途的渺茫和地位的屈辱。诗中交织着对美景的描绘、对险恶经历的回忆、对政治黑暗的控诉以及最终无力改变的沉重悲愤。它是一曲以中秋为背景的迁客逐臣血泪悲歌。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相失交臂
相失交臂
xiāng shī jiāo bì

比喻机会错过。

甘言美语
甘言美语
gān yán měi yǔ

甜美动听的话。

出浅入深
出浅入深
chū qiǎn rù shēn

犹言深入浅出。

张慌失措
张慌失措
zhāng huāng shī cuò

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