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疎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疎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这首咏物诗以蝉喻人,通过蝉的处境抒写诗人自身的命运与品格。以下逐句解析其精髓:
咏物抒怀,孤高自守
表面上咏蝉,实则倾诉诗人清贫自守的处境与孤高品格。蝉栖高树餐风饮露(“本以高难饱”),暗喻诗人因清高而生活困顿;蝉鸣至声嘶力竭(“五更疏欲断”),却无人同情,象征诗人的抱负不被理解。
双关隐喻
对仗与对比
李商隐身处牛李党争漩涡,一生仕途坎坷。“薄宦梗犹泛”直指他辗转幕府、漂泊异乡的窘境;“举家清”则呼应其清贫生活(史载其去世时家无余财)。此诗正是其怀才不遇、坚守清白的写照。
名句启示:
“一树碧无情”——世间最痛非困境本身,而是冷漠。蝉拼尽全力无人问津,恰似英雄失路的终极孤独。
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正直敢言的贤士。比喻贤臣遇明君。
相传上古时,于地上画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惩罚。后用以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指恣意行事,不受约束。同“放纵不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