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张少府

《酬张少府》

作者:唐• 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鉴赏

这首《酬张少府》是王维晚年的代表作,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历经世事后的超然心境。以下从多个角度为您解析:


主题分析

归隐禅意·超脱世俗
诗中“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直抒胸臆,点明诗人晚年摒弃尘扰、专注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后文“返旧林”(归隐山林)、“松风解带”、“山月弹琴”等意象,层层递进勾勒出山水田园生活的闲适,呼应了王维“诗佛”的禅悟境界。


语言与修辞

  1. 白描见禅境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两句未用华丽辞藻,仅以松风拂衣、月下抚琴的动态场景,便将人与自然合一的空灵意境呈现得淋漓尽致。
  2. 隐喻藏玄机
    结尾“渔歌入浦深”暗用《楚辞·渔父》典故——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以渔歌渐远的画面隐喻“穷通之理(人生得失)应如渔人般随性自然”,巧妙避开了直接说教。

历史背景与作者心境

  • 王维历经安史之乱被迫任伪职,晚年笃信佛教,退隐辋川。
  • “自顾无长策”(自认无治国良策)实为对官场失望的委婉表达,“空知返旧林”的“空”字暗含无奈,却也透露出返璞归真的觉悟。

意境与美学

全诗构建了双重意境:

  1. 视觉与听觉交融
    松风之声、琴音月色、远处渔歌,构成多维度的山林清夜图。
  2. 留白之妙
    结尾渔歌渐逝于深浦,以“无声之答”回应友人关于“穷通”的追问,余韵悠长,引发无限遐想。

延伸推荐

  1. 对比阅读:
    • 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同写归隐,陶诗质朴热烈,王诗空灵含蓄。
    • 柳宗元《渔翁》(“欸乃一声山水绿”):异曲同工以渔喻隐。
  2. 王维同类作品:
    《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皆可感受其“诗中有画,画中有禅”的境界。

鉴赏点睛
王维此诗如一幅水墨长卷——近处松月伴琴,远处渔歌隐没。诗人以山林为纸,以风声月色为墨,将“不答而答”的禅理写入天地之间。所谓“穷通之理”,答案早已化作那缕吹过衣带的松风,融入深浦的歌声中了。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开口见心
开口见心
kāi kǒu jiàn xīn

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鸣凤朝阳
鸣凤朝阳
míng fèng zhāo yáng

正直敢言的贤士。比喻贤臣遇明君。

划地为牢
划地为牢
huá dì wéi láo

相传上古时,于地上画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惩罚。后用以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放纵不拘
放纵不拘
fàng zòng bù jū

指恣意行事,不受约束。同“放纵不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