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韦应物离别挚友时的深沉感慨和对人生漂泊的哲思,情感真挚而意境悠远,值得细细品味:


1️⃣ 主题分析:离愁与人生无常

  • 前四句聚焦离别场景: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凄凄”直写离别的哀伤,“泛泛”暗示舟行漂泊的迷茫,烟雾笼罩的江面烘托出前途未卜的孤寂。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归舟驶向洛阳,身后广陵(扬州)的钟声渐弱,树影朦胧——听觉(残钟)与视觉(远树)交织,定格成永恒的离别画面,钟声的“残”尤为精妙,余韵中尽是难舍。

  • 后四句升华至人生哲思: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以行舟比喻世事:人生如逆水行舟,顺流(沿)逆流(洄)皆不由己。“安得住”三字的反问,道尽对命运漂泊的无奈与超脱。


2️⃣ 语言与修辞亮点

  • 白描中的深刻意象
    全诗无华丽辞藻,但“残钟广陵树”五字即构建出时空双重意境——钟声渐逝是时间流动,树影远去是空间延伸,离愁浸透其中。
  • 比喻的哲理性
    “波上舟”将人生动荡具象化,与李白“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异曲同工,但韦应物的表达更显含蓄苍凉。

3️⃣ 历史背景与作者心境

  • 韦应物曾任滁州、江州刺史,此诗作于离别扬州(广陵)友人元大时。他身处中唐乱世,亲历安史之乱后的凋敝,诗中“世事无常”之叹,暗含时代投影。
  • 作者早年尚豪侠,中年后转向淡泊。此诗既有对友情的珍重(“亲爱”),又有对宦海浮沉的倦意(“沿洄安得住”),折射其心境转变。

4️⃣ 意境与美学鉴赏

  • 空茫悠远的留白美
    末句戛然而止,如舟影没入烟波,留给读者对“人生何往”的沉思。这种“不答之答”,深得唐诗含蓄之妙。
  • 动静相生的画面感
    泛舟的动势(“泛泛”“沿洄”)与钟声树影的静穆(“残”“树”)对照,牵动离人心绪的起伏。

5️⃣ 延伸推荐对比

作品 共通点 差异点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同写烟雨离愁 侧重自然景物渲染愁绪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憾 王维哀而不伤,韦诗更显苍凉
李白《送友人》 浮云孤雁的漂泊意象 李白飘逸,韦应物沉郁

✨ 总结:

这首诗如同一幅水墨离别卷:前幅以简笔勾勒孤舟远影、钟声树色,后幅以波涛之喻点破人生困局。韦应物将个人离思升华为普世慨叹,在平易语言中蕴藏穿透时空的力量。“残钟广陵树”一句,堪称中唐送别诗的意境巅峰。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里勾外连
里勾外连
lǐ gōu wài lián

内外勾结,串通一气。

始终如一
始终如一
shǐ zhōng rú yī

始:开始;终:结束。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胡肥锺瘦
胡肥锺瘦
hú féi zhōng shòu

胡:三国时的胡昭;锺:三国时的锺繇。胡昭的字体肥,锺繇的字体瘦。形容书法各擅其美。

懊悔无及
懊悔无及
ào huǐ wú jí

后悔已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