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

《春望》

作者: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鉴赏

我们来一起赏析杜甫的经典之作《春望》。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当时长安城被叛军占领,诗人被困城中,目睹国都沦陷的惨状,忧国思家之情喷薄而出。

1. 主题分析(国破家亡之痛)

  • 核心主题: 深沉的家国悲痛与个人愁苦。诗歌紧扣题目“春望”,描绘了春天沦陷长安的所见所感,但这不是欣欣向荣的春景,而是处处透露出国破家亡的凄凉。
  • 具体诗句: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联即奠定悲痛的基调。“国破”点明国家倾覆的巨大伤痛,“山河在”形成强烈对比,山河依旧,但江山易主,物是人非。“城春草木深”看似写春景,实则用“草木深”(草木茂盛却人烟稀少)反衬出城市的荒凉破败和被遗弃的悲哀。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颈联直接点明战乱(烽火连绵数月)带来的切肤之痛——音信隔绝,思念亲人。“家书抵万金”运用夸张手法,极其形象地道出了乱世中家人平安消息的无比珍贵,深刻体现了战争给普通家庭带来的巨大精神折磨。

2. 语言与修辞(凝练沉郁,对比强烈)

  • 用词精炼传神: “破”、“深”、“溅”、“惊”、“连”、“抵”、“短”、“不胜”等动词和形容词精准有力,饱含情感。
  • 对比与反衬:
    • “国破” VS “山河在”:巨大变故与永恒自然的对比。
    • “城春”(季节生机) VS “草木深”(实际荒凉):乐景写哀,倍增其哀。
  • 移情入景(拟人):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颔联是千古名句。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花鸟身上:感伤时局,连看到美丽的花都仿佛在流泪;怨恨离别,听到鸟鸣也感到心惊。花鸟本无情,溅泪、惊心实乃诗人极度悲痛的写照。这种移情手法,将抽象的国仇家恨具象化,感染力极强。
  • 夸张:
    • 家书抵万金:极言家书在战乱隔绝时期的珍贵,表达了强烈的思念与忧虑。
  • 细节刻画: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尾联抓住一个极具生活化的细节——头发因焦虑忧愁而不断搔抓,变得稀疏,连簪子都快要插不住了。这个细节以小见大,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愁绪满怀、心力交瘁、未老先衰的形象,将内心的巨大痛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3. 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安史之乱的见证)

  •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春。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投奔新帝途中被叛军俘虏,押回沦陷的长安。
  • 身处敌营,目睹繁华都城被蹂躏后的荒芜(“城春草木深”),感受着战火带来的长期苦难(“烽火连三月”),忧虑远方的家人(“家书抵万金”),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灾难紧密相连。杜甫一生忧国忧民,这段特殊的囚徒经历,使其对国破家亡的痛苦体会得尤为深刻,是创作此诗的直接动因。

4. 意境与美学鉴赏(沉郁顿挫的悲怆之美)

  • 全诗营造出一种沉郁、悲怆、苍凉的意境。明媚的春光与破败的国都、葱茏的草木与稀少的人烟、无情的花鸟与诗人滴血的心,构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
  • 诗中情感层层递进:从宏观的国破之痛(首联),到移情于物的感时恨别(颔联),再到个人切身的战乱之苦与思亲之切(颈联),最后聚焦于自身愁苦衰老的细节(尾联),情感越来越具体、深刻、浓烈,最终凝结成一个愁白了头、搔首踟蹰的诗人剪影,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这正是杜甫诗歌“沉郁顿挫”风格的典型体现。

5. 总结 《春望》是杜甫诗歌中感时伤怀、忧国思家的代表作。它通过描绘春天长安城破败荒凉的景象,运用对比、反衬、移情、夸张等手法,将个人在战乱中的深切痛苦(思家、衰老)与国家民族的巨大灾难(国破、战火)紧密融合在一起。语言凝练沉郁,意境悲凉深远,不仅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深重苦难,也高度体现了杜甫心系天下、情牵黎庶的伟大情怀,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推荐比较阅读:

  • 杜甫《月夜》:同样写于被困长安时期,表达对远方妻子的深切思念。可与“家书抵万金”、“恨别”句对照。
  • 杜甫《哀江头》:也写长安沦陷后的景象,情感同样悲痛,篇幅更长,描写更具体。
  • 李白《古风·其十九》(西上莲花山):同样是安史之乱题材,但想象瑰丽,风格飘逸,与杜甫写实沉郁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超越了具体的历史事件,表达了人类在巨大灾难(战争、动乱)面前共通的家国之痛、离散之悲和生命之叹,因此能引发历代读者的强烈共鸣。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理屈词穷
理屈词穷
lǐ qū cí qióng

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计上心来
计上心来
jì shàng xīn lái

计:计策、计谋。心里突然有了计策。

食不知味
食不知味
shí bù zhī wèi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柏舟之节
柏舟之节
bǎi zhōu zhī jié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同“柏舟之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