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作者:唐•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鉴赏

这首诗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人裴迪写给友人崔九的临别赠言。全诗仅20字,却饱含哲理与诗意,展现了唐代隐逸文化的精髓。让我们逐句品味:


一、主题分析:深化的归隐劝勉

  1. “归山深浅去”
    “深浅”既指山路崎岖,更隐喻隐居生活的不同境界。诗人鼓励友人无论深处浅处,皆应全心投入自然。
  2. “须尽丘壑美”
    “须尽”二字铿锵有力,强调要尽情领略山川之美,体现盛唐人积极拥抱自然的生活态度。

二、核心隐喻:反用桃源典故
3.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点睛之笔: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浅尝辄止的武陵渔人作反衬。

  • 武陵人:偶入桃源却匆匆离去,象征功利世俗之心。
  • 崔九之鉴:诗人告诫勿作“暂游”的过客,当以归隐为终身志趣。

三、语言与修辞特色

  • 对比手法:“尽丘壑美”与“暂游”形成强烈对照,突显彻底归隐的价值观。
  • 口语化表达:题为“口号”(即兴吟诵),语言质朴如谈心,如“莫学”“须尽”等词鲜活有力。
  • 意象选择:“丘壑”凝练展现山林意境,“桃源”典故唤起文化共鸣。

四、历史背景与诗人志趣

  • 盛唐隐逸风潮:裴迪与王维交游终南山,此诗折射出当时文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诗人立场:裴迪本人长期隐居,诗中劝勉实为自身信念的传递——归隐非逃避,而是对生命本真的追寻。

五、意境鉴赏:超越离别的哲思
全诗突破传统送别诗的感伤基调,以高山深谷为背景,勾勒出悠远的隐逸图景:

友人策马入南山的身影渐行渐远,诗人却在马背上留下穿透千年的叩问: 归隐,是栖身山林,还是安顿心灵?


六、延伸推荐
对比阅读:

  1. 王维《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 同写山居送别,王维空寂,裴迪旷达。
  2. 陶渊明《归园田居》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裴迪“须尽丘壑美”正是对陶渊明精神的唐代回响。

小结:二十字中的生命智慧
裴迪以简劲笔力,将赠别诗升华为人生箴言。它提醒我们:无论是栖居山林还是身处尘世,唯有全心拥抱所在之境,方能抵达生命的桃源。这种“尽丘壑之美”的人生态度,正是盛唐精神的动人倒影。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开口见心
开口见心
kāi kǒu jiàn xīn

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鸣凤朝阳
鸣凤朝阳
míng fèng zhāo yáng

正直敢言的贤士。比喻贤臣遇明君。

划地为牢
划地为牢
huá dì wéi láo

相传上古时,于地上画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惩罚。后用以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放纵不拘
放纵不拘
fàng zòng bù jū

指恣意行事,不受约束。同“放纵不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