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这首诗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人裴迪写给友人崔九的临别赠言。全诗仅20字,却饱含哲理与诗意,展现了唐代隐逸文化的精髓。让我们逐句品味:
一、主题分析:深化的归隐劝勉
二、核心隐喻:反用桃源典故
3.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点睛之笔: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浅尝辄止的武陵渔人作反衬。
三、语言与修辞特色
四、历史背景与诗人志趣
五、意境鉴赏:超越离别的哲思
全诗突破传统送别诗的感伤基调,以高山深谷为背景,勾勒出悠远的隐逸图景:
友人策马入南山的身影渐行渐远,诗人却在马背上留下穿透千年的叩问: 归隐,是栖身山林,还是安顿心灵?
六、延伸推荐
对比阅读:
小结:二十字中的生命智慧
裴迪以简劲笔力,将赠别诗升华为人生箴言。它提醒我们:无论是栖居山林还是身处尘世,唯有全心拥抱所在之境,方能抵达生命的桃源。这种“尽丘壑之美”的人生态度,正是盛唐精神的动人倒影。
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正直敢言的贤士。比喻贤臣遇明君。
相传上古时,于地上画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惩罚。后用以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指恣意行事,不受约束。同“放纵不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