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鉴赏

这首《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传世名作,短短四句却蕴含壮阔气象与深刻哲理。以下从多角度为您解析:


主题分析

登高望远·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落日缓缓沉入群山,黄河奔涌汇入东海。后两句抒情:"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揭示主题:唯有登高才能拓宽视野。表面写登楼观景,实则寄托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语言与修辞

  1. 白描中的壮美
    "依山尽""入海流"仅用六个字,便勾勒出落日西沉、大河东去的宏阔时空画卷,动词"依""入"赋予自然动态生命力。
  2. 因果式哲理
    "欲穷...更上..."形成条件关系,将物理高度的提升转化为精神境界的升华,成为激励无数人的励志格言。
  3. 对仗与声律
    前两句工整对仗:"白日"对"黄河"(天文对地理),"依山"对"入海"(动词短语相对),平仄交替如江流起伏,朗朗上口。

意境与美学

  • 空间意境:由近及远(山→日→河→海)、由低至高(地面→楼层→千里目),构建纵向与横向的立体空间。
  • 象征意境:落日象征时间流逝,黄河象征永恒生命,"更上一层楼"暗喻突破自我局限,传递盛唐昂扬气象。

历史与作者

王之涣身处盛唐,诗风豪迈。此诗作于山西永济鹳雀楼(唐代军事瞭望台)。诗人登高时,或许正经历仕途起伏,但诗中毫无颓唐之气,反以磅礴之景抒奋发之志,体现唐人乐观进取的时代精神。


延伸推荐

  1. 同题对比
    畅当《登鹳雀楼》:"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侧重超然出世,与王之涣的入世进取形成反差。
  2. 哲理诗参照
    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异曲同工,皆以登高喻眼界与境界。

教学点睛

  • 朗诵提示:读前两句宜沉缓壮阔,"尽""流"拖长音;后两句转昂扬,"更上"重音强调。
  • 写作启示:如何用小场景折射大哲理?可引导学生仿写"欲...更..."句式(如"欲解千般惑,细读万卷书")。

此诗之妙,在二十字中藏天地乾坤。山河落日是盛唐的底色,"更上一层楼"则是穿越千年的精神灯塔,至今照亮世人前行之路。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东床坦腹
东床坦腹
dōng chuáng tǎn fù

指女婿。

特立独行
特立独行
tè lì dú xíng

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迁思回虑
迁思回虑
qiān sī huí lǜ

形容反复思考。

罗掘俱穷
罗掘俱穷
luó jué jù qióng

罗雀掘鼠,而雀鼠已近;比喻无法筹到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