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

《登楼》

作者:唐•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鉴赏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国势动荡之时。杜甫登楼远眺,将满目春色与家国忧思交织,展现出沉郁雄浑的艺术风格。以下从五个维度解析:


一、主题分析:家国忧思的巅峰之作

  • 万方多难此登临(开篇点题):诗人直言在“万方多难”的背景下登楼,将个人漂泊(“伤客心”)与山河破碎的痛苦融为一体。
  • 北极朝廷终不改:以北斗星喻唐王朝,表达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西山寇盗莫相侵则直斥吐蕃侵扰,彰显诗人的忧患与忠贞。

二、语言与修辞的震撼力

  1. 矛盾修辞
    “花近高楼伤客心”——明媚春花反令客居的诗人伤痛,乐景衬哀情,凸显心境凄凉。
  2. 时空大境
    “锦江春色来天地”写空间壮阔(春色铺天盖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写时间沧桑(浮云聚散如朝代更迭),两句囊括宇宙古今。
  3. 双关用典
    尾联借古讽今——“后主还祠庙” 暗喻唐代宗宠信宦官如蜀汉后主昏聩;“梁甫吟” 以诸葛亮自喻,抒发报国无门的悲愤。

三、历史背景与诗人境遇

  • 创作背景:764年吐蕃攻占长安,杜甫流寓成都。虽避乱蜀地,仍心系朝廷安危。
  • 个人投射:诗中“伤客心”暗含诗人半生漂泊(安史之乱中辗转流离),而“终不改”的呐喊正是其忠君爱国精神的升华。

四、意境与美学:壮阔与悲怆的交响

  • 画面层:高楼鲜花、锦江春色、玉垒浮云构成宏大意象群;
  • 情感层:美景反衬诗人眉头紧锁的剪影,天地浩渺与人世飘零形成戏剧性冲突;
  • 哲学层:浮云变幻(“变古今”)隐喻历史无常,而“北极星”的意象又锚定永恒信念,张力十足。

五、延伸对比:杜甫的登高之作

  1.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侧重个人病老孤愁,语极苍凉;而本诗视野更宏大,家国情怀喷薄欲出。
  2. 《望岳》(岱宗夫如何):
    青年时豪迈咏叹,充满理想;此诗则是乱世中忧患意识的深沉爆发。

总结:杜诗“沉郁顿挫”的典范

此诗以雄浑笔力将自然、历史、时局熔铸一体:

  • (春色浮云)→ (孤愤忧国)→ (天道永恒)层层递进;
  • 尾联“日暮聊为梁甫吟”的萧瑟收束,更添英雄失路的苍茫感,堪称大唐由盛转衰的时代悲歌。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隐忍不言
隐忍不言
yǐn rěn bù yán

隐忍:勉强忍耐,把事情藏在心里。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说。

尖担两头脱
尖担两头脱
jiān dàn liǎng tóu tuō

两头尖的扁担无法挑东西。比喻两头落空。

乔装打扮
乔装打扮
qiáo zhuāng dǎ bàn

乔装:改变服装、面貌;打扮:指化装。指进行伪装,隐藏身份。

剖腹藏珠
剖腹藏珠
pōu fù cáng zhū

破开肚子把珍珠藏进去。比喻为物伤身,轻重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