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从军行

《古从军行》

作者:唐•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鴈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鉴赏

这首诗是李颀借汉喻唐、批判穷兵黩武的经典边塞之作。全诗通过凄凉的意象和强烈的对比,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统治者的荒诞。让我们逐层赏析:


一、主题分析:反战之悲与历史讽喻

  • 行军苦寒:开篇四句以时间线索(白日→黄昏→夜)勾勒行军日常:登山瞭望、饮马交河、风沙刁斗、琵琶幽怨(“公主琵琶”用汉代细君公主和亲典故),暗示战争持久无期。
  • 边疆绝域:五六句“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以空旷荒凉之境,凸显戍边之绝望。
  • 众生皆苦:罕见地描写胡人落泪(“胡儿眼泪双双落”),打破民族界限,直指战争对所有人的伤害。
  • 辛辣讽刺:结尾“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对比鲜明——将士白骨堆积,换来的仅是葡萄(蒲桃)进贡皇室,彻底揭露统治者轻贱人命、贪图享乐的本质。

二、语言与修辞手法

  1. 意象叠加造境
    “风沙暗”“雨雪纷纷”“胡雁哀鸣”等密集的阴冷意象,构建出压抑的战争氛围。
  2. 双重视角叙事
    士兵视角(登山饮马)与全局视角(野云万里)交替,既见个体之苦,又展苍茫之悲。
  3. 历史典故深化
    • “公主琵琶”:暗指和亲政策未能换来和平。
    • “玉门被遮”:引用汉武帝阻断玉门关的典故(《史记·大宛列传》),暗讽帝王逼士卒死战。
  4. 对比惊心
    “战骨埋荒外”与“蒲桃入汉家”的生死荣枯之判,字字泣血,成为全诗灵魂。

三、历史背景与创作意图

  • 盛唐边患:玄宗时期对外战争频繁(如与吐蕃、突厥之战),诗人借汉讽唐,批判统治者好大喜功。
  • 李颀的洞察:作为与高适、王昌龄齐名的边塞诗人,李颀洞察到荣耀背后的民生代价。诗中“胡儿眼泪”更展现超越民族的人道关怀,这在唐诗中尤为珍贵。

四、意境与美学价值

  • 苍凉悲怆之美:大漠风雪、孤雁哀鸣、刁斗呜咽,共同渲染出边塞的肃杀悲凉。
  • 反战哲思:超越具体战役,直指战争本质——无论胜负,普通生命终成牺牲品。结尾的冷峻诘问(“空见蒲桃入汉家”)余响千年。

五、延伸对比阅读

  1. 同类主题
    • 王翰《凉州词》“古来征战几人回” —— 豪迈中的悲凉
    • 曹松《己亥岁》“一将功成万骨枯” —— 直白控诉
      区别:李颀诗更具画面叙事性与历史纵深。
  2. 相反视角
    岑参《走马川行》“虏骑闻之应胆慑” —— 盛唐昂扬斗志的代表,可对比体会不同战争观。

教学建议:可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公主琵琶”“蒲桃入汉家”等典故,理解诗人如何借古讽今;同时对比“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等句,体会唐代边塞诗中的阶级批判意识。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开口见心
开口见心
kāi kǒu jiàn xīn

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鸣凤朝阳
鸣凤朝阳
míng fèng zhāo yáng

正直敢言的贤士。比喻贤臣遇明君。

划地为牢
划地为牢
huá dì wéi láo

相传上古时,于地上画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惩罚。后用以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放纵不拘
放纵不拘
fàng zòng bù jū

指恣意行事,不受约束。同“放纵不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