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照绿苹。

忽闻歌苦调,归思欲霑巾。

鉴赏

这首诗是韦应物宦游他乡时的思乡之作,以早春景物反衬游子之悲,情感真挚动人。以下从四个维度解析其精妙之处:


一、主题分析:宦游惊春·乡思成泪

  • 核心矛盾:“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开篇点题——异乡游子对季节更替格外敏感,新春美景反而触痛离愁。
  • 情感转折:尾联“忽闻歌苦调,归思欲霑巾”,友人思乡之曲引发诗人泪下,瞬间打破前文对春景的描摹,形成巨大情感张力。

二、语言与修辞:声色交织·动词传神

  1. 视觉动态美
    • “云霞出海曙”:破晓时云霞喷薄而出的壮丽,“出”字化静为动
    • “梅柳渡江春”:梅柳新绿如春潮渡江,“渡”字赋予草木生命力
  2. 听觉与触觉通感
    • “淑气催黄鸟”:暖风(淑气)“催”动黄莺鸣叫,将春风拟人化。
    • “晴光转绿蘋”:阳光在浮萍上流转,“转”字捕捉光影跃动

      中二联以明丽春景反衬乡愁,乐景写哀情更显哀伤。


三、历史背景与作者心境

  • 韦应物身份:中唐诗人,曾任滁州、江州刺史,长期宦游江南。
  • 时代特征:安史之乱后文人漂泊成常态,此诗正是乱世游子思乡的缩影。
  • 唱和深意:诗题点明“和陆丞”,友人原诗亦含悲音(“苦调”),双重心绪叠加,催发涕泪。

四、意境与美学:春景如画·归思刺心

  • 空间对比
    宏阔画面 细微意象
    海天云霞、大江梅柳 黄鸟鸣枝、绿蘋浮水
    由远及近的镜头式描写,展现春色无垠,却更显个人渺小孤寂。
  • 情感升华:尾联泪沾巾的特写,与开篇“惊”字呼应,揭示美景终不敌归心。

延伸推荐:对照阅读

  1. 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同写江南早春,却含积极展望。
  2. 杜甫《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以哀景写哀情,与韦诗乐景写哀形成反差。

韦诗独特处:全诗未直言“愁”,却借云霞、梅柳、鸟啼、浮萍等鲜活动物象,织就一张温柔而刺骨的乡思之网,堪称“以丽景铸愁”的典范。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有来无回
有来无回
yǒu lái wú huí

只要来了,就回不去。指彻底被消灭。

睚眦必报
睚眦必报
yá zì bì bào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枯耘伤岁
枯耘伤岁
kū yún shāng suì

耘:除草;岁:年谷成熟。耕作不细致,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

委罪于人
委罪于人
wěi zuì yú rén

委:推委。把罪责推卸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