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词

《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鉴赏

白居易的《后宫词》以短短四句,勾勒出深宫女子失宠后的凄凉处境,堪称宫怨诗的经典之作。以下分角度赏析:


主题分析

宫怨悲情的集中体现。

  • 前两句对比强烈:首句“泪湿罗巾梦不成”写失宠妃嫔深夜独泣、孤枕难眠;次句“夜深前殿按歌声”却转向前殿歌舞升平。一静一动,一悲一欢,凸显帝王薄情与新宠得势的残酷现实。
  • 后两句直击核心:“红颜未老恩先断”控诉帝王喜新厌旧(容颜未衰,恩宠已绝);“斜倚薰笼坐到明”以动作写绝望——熏笼取暖本为御寒,她却枯坐至天明,身心俱冷,哀莫大于心死。

语言与修辞

  1. 白描传情
    • “泪湿罗巾”以浸透的罗巾暗示泪流之久;“坐到明”从深夜至破晓的漫长独坐,无一句抒情而悲情自现。
  2. 对比与反衬
    • 后殿的泪水与前殿的歌声、未老的“红颜”与已断的“君恩”,双重对比撕开宫廷荣宠的虚幻。
  3. 象征暗示
    • “薰笼”是宫廷奢华物件,却烘不暖被弃的冷寂,隐喻恩宠如烟易散。

历史背景与作者意图

  • 中唐宫闱之弊:白居易生活于宦官专权、后宫倾轧的时期。此诗看似写个人悲剧,实为对宫廷女子命运的普遍观照。
  • 白居易的讽喻精神:作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他以平易语言揭露社会矛盾,此诗延续其“为君、为臣、为民”的创作理念,替失宠者发声。

意境与美学

  • 画面如一幕哑剧:泪巾、暗夜、前殿微光、斜倚的身影、将熄的熏笼……无声场景中压抑的绝望直抵人心。
  • 时间感的张力:从“夜深”到“坐到明”,长夜煎熬被凝固于诗句,形成循环不止的心理时长。

延伸推荐

  1. 同类宫怨诗对比
    • 王昌龄《长信秋词》:“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以寒鸦讽刺恩宠不公。
    • 李白《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含蓄留白,与白诗的直白形成反差。
  2. 白居易其他讽喻诗
    • 《上阳白发人》写宫女终身困守深宫的悲剧,可与此诗对照阅读。

关键句解析

“红颜未老恩先断”

  • “未老”与“先断”形成无情转折:帝王之爱无关容貌,只关权势与新鲜感。

    “斜倚薰笼坐到明”

  • “倚”字尽显心力交瘁,“明”字点破长夜挣扎,终等不到转机,堪称宫怨题材中最绝望的收尾之一。

此诗如一把薄刃,剖开金碧辉煌的宫墙,让我们听见千年之前,那些被历史掩埋的泪水滴落的声音。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有来无回
有来无回
yǒu lái wú huí

只要来了,就回不去。指彻底被消灭。

睚眦必报
睚眦必报
yá zì bì bào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枯耘伤岁
枯耘伤岁
kū yún shāng suì

耘:除草;岁:年谷成熟。耕作不细致,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

委罪于人
委罪于人
wěi zuì yú rén

委:推委。把罪责推卸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