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灵台二首 二

《集灵台二首 二》

作者:唐• 张祜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汚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鉴赏

我们来一起鉴赏张祜的这首《集灵台二首·其二》。这首诗笔锋犀利,以看似平静的叙述揭露了唐玄宗时期宫廷的奢靡与特权。


《集灵台二首·其二》 作者:张祜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汚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主题分析:宫廷特权与骄奢讥讽

  • 这首诗的主题是揭露和讽刺。它聚焦于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描绘她恃宠而骄、飞扬跋扈的形象,以此暗讽唐玄宗(至尊)对杨氏家族的极度宠幸以及宫廷规矩的废弛。表面写“承主恩”,实则暗含对特权阶层腐败的批判。

语言与修辞

  1. 白描与对比: 诗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记录场景,但处处暗含对比。
    • “平明骑马入宫门”: “平明”是天刚亮,“骑马”在当时宫廷女性中非常罕见且不合常规礼仪(通常应乘车或步行)。这反常的细节立刻凸显出虢国夫人的特殊地位与嚣张气焰——她不仅能随时入宫,还能以男子般的姿态骑马直入,宫门禁卫形同虚设。
  2. 反语与讽刺:
    • “却嫌脂粉汚颜色”: 这句是关键讽刺点。她自恃天生丽质,嫌弃胭脂水粉反而会玷污了她的美貌。“汚”字用得很重,显示其极度的自负。这并非单纯赞美,而是在讽刺她的目中无人和恃宠而骄。
    • “淡扫蛾眉朝至尊”: 承接上句,她只是随意地描了描眉毛就去朝见皇帝(至尊)。这行为本身极其不庄重、不合礼制。朝见皇帝是严肃的宫廷礼仪,她却如此随意轻慢,既体现她的骄纵,也暗讽唐玄宗的昏聩——对如此失礼行为竟不加约束,反而纵容。
  3. “承主恩”: 开篇点题,看似陈述事实,实则是全诗讽刺的根源所在。正是这“主恩”过度,才造就了后面种种不合规矩的行为。

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

  • 历史背景: 唐玄宗晚年沉溺享乐,尤其宠爱杨贵妃,连带其家族(杨国忠、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权势熏天。“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虢国夫人以美艳骄奢、行为放纵著称,经常不遵礼法,自由出入宫廷。
  • 张祜生平: 张祜是中晚唐诗人,一生未做大官,对社会现实有敏锐观察力。他写过不少咏史诗和讽刺时事的作品。这首诗正是他对当时权贵阶层腐败堕落、皇帝昏聩的一种揭露和批判。

意境与美学鉴赏

  • 意境: 诗人描绘了一个看似平常(贵妇入宫)却处处透着怪异(骑马、素面、随意)的清晨宫廷片段。没有直接的情感抒发,但通过精心选择的细节(骑马、嫌脂粉、淡扫眉),营造出一种极度骄奢、轻慢无礼的氛围。表面波澜不惊,内里却充满讽刺的张力。
  • 美学价值: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其含蓄深刻的讽刺艺术。它不疾言厉色,也不直接评论,而是通过冷静的叙述和精心设计的细节(特别是人物的言行举止),让事实本身说话,让读者自己感受到其中的荒谬与腐败。语言简洁精准,四句二十八字,勾勒出一幅生动有力的讽刺画。

诗歌推荐与比较

  • 推荐比较:
    • 杜甫《丽人行》: 同样描绘杨氏姐妹(包括虢国夫人)春游曲江的奢华排场和嚣张气焰,讽刺更为直接和铺陈。可以与张祜这首简洁含蓄的讽刺风格对比阅读。
    • 白居易《长恨歌》: 长篇叙事诗,对导致“安史之乱”的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及其家族有更全面深刻的描绘和批判。可作为理解这段历史背景的延伸阅读。
    • 张祜《集灵台二首·其一》:(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与本诗同题,讽刺杨玉环(太真)刚刚度为女道士后便入宫得宠的荒唐事。两首可并读,体会张祜对集灵台(象征仙道清修之地)沦为皇家纵欲之地的讽刺。

总结 张祜的这首诗如同一把精巧的手术刀,通过“虢国夫人骑马入宫”、“嫌脂粉”、“淡扫眉朝至尊”这三个看似寻常实则惊心的细节,以小见大,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唐玄宗后期外戚专权、宫廷奢靡、礼崩乐坏的腐朽现实。它用最经济的笔墨、最含蓄的方式,达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是唐代政治讽刺诗中的精品。欣赏此诗,关键是要透过平静的叙述,抓住那些不合常理的细节,体会诗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刻讽刺。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一得之愚
一得之愚
yī dé zhī yú

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

一刀切
一刀切
yī dāo qiē

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

蹈刃不旋
蹈刃不旋
dǎo rèn bù xuán

蹈:踩;刃:刀刃;旋:回旋。面临危险而不返回。

开疆拓宇
开疆拓宇
kāi jiāng tuò yǔ

开拓疆域,扩展领土。同“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