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五题 乌衣巷

《金陵五题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鉴赏

这首诗是刘禹锡《金陵五题》中的名篇,以精炼的语言勾勒出历史兴衰的苍凉图景,堪称咏史怀古诗的典范。以下从多角度进行鉴赏:


1. 主题分析:咏史怀古,盛衰无常

诗中聚焦金陵(今南京)的乌衣巷——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大豪门世族的聚居地。通过今昔对比(“旧时”与“寻常”),揭示权势终将湮灭、繁华必归平凡的永恒哲理。燕子作为穿越时空的见证者,无声诉说着王朝更迭与世事变幻。


2. 语言与修辞的精妙

  • 意象对照
    • 衰败之景: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野草丛生)、次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落日残照),以荒芜的自然景象暗示贵族没落。
    • 点睛之笔:后两句借燕子筑巢的变迁(“飞入寻常百姓家”),将抽象的历史兴衰浓缩为具体的生活场景,举重若轻。
  • 含蓄讽刺:不直言批判,却借燕子“选择”百姓家的细节,暗讽权贵荣华如过眼云烟。

3. 历史背景与作者深意

  • 中唐现实: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社会动荡。刘禹锡参与革新失败遭贬,对政权更迭、豪门倾覆有切身体悟。
  • 六朝缩影:金陵作为六朝古都,曾是繁华象征。诗中“王谢”代表东晋顶级门阀,其衰落暗喻所有依附权势者的必然结局。

4. 意境营造:苍凉隽永的时空感

  • 空间:朱雀桥、乌衣巷、百姓家,由远及近构建地理坐标;
  • 时间:野草年复一年生长,夕阳日日西沉,燕子岁岁归来,在永恒的自然中反衬人事短暂。
  • 画面感:斜阳残照里,野草摇曳,燕子飞入简陋民居,冷寂中透出历史的沉重叹息。

5. 延伸推荐与比较

  • 同主题作品
    • 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对比鉴赏: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借“吴宫花草埋幽径”抒个人怀才不遇,刘禹锡此诗则超越个人际遇,直指历史规律,更具哲学高度。

总结:全诗仅28字,无一字抒情却字字含情,无一句议论而处处警醒。以微小物象承载宏大历史,用冷静笔触书写炽热哲思,这正是唐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至高境界。衰草、斜阳、飞燕——自然的永恒与人事的无常,在一巷一桥间凝固成永恒的叹息。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píng shí bù shāo xiāng,jí lái bào fó jiǎo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蜂屯乌合
蜂屯乌合
fēng tún wū hé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流风回雪
流风回雪
liú fēng huí xuě

指轻逸飘摇的样子。

河水不洗船
河水不洗船
hé shuǐ bù xǐ chuán

比喻不相干或相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