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

《客至》

作者:唐•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桮。

鉴赏

我们来一起品读杜甫这首充满生活气息的《客至》。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生动展现了诗人待客的喜悦与淳朴。


《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逐句鉴赏:

  1.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 画面与环境: 开篇描绘草堂环境。房舍南北都被春水环绕,日日只有鸥鸟飞来作伴。一派宁静、优美但也略显寂寞的江村景象。
    • 铺垫与反衬: “皆春水”点明了地点(江边)和季节(春天)。而“但见群鸥”则暗示了平日里人际往来的稀少,为后面贵客临门带来的喜悦做了铺垫和反衬。
  2.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 动作与心情: 这两句是全诗情感的转折点。“不曾”扫花径,说明长久无人来访;“今始”为君开门,表达了诗人久盼客至的欣喜和对来客非同寻常的重视。
    • 细节见真情: 打扫落花小路、打开简陋的柴门,两个日常动作饱含着主人的热情和期待。“君”字表明了客人的尊贵和诗人的敬重。
  3.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 待客的坦诚与窘迫: 诗人坦诚地告诉客人:因为离集市太远,盘中的菜肴很简单,没什么好菜(“无兼味”);因为家境贫寒,杯中的酒也只是没过滤的旧家酿(“旧醅”)。
    • 真挚的待客之道: 这里没有虚伪的客套和排场,只有主人掏心窝子的实在话。这种坦诚的歉意反而更显情真意切,展现了诗人待人接物的朴实真诚。
  4.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 高潮与场景升华: 这是全诗最生动、最富生活气息的高潮。诗人酒兴正浓,热情询问客人:您若不嫌弃,我们把隔壁的老翁也叫过来一起对饮吧?说着,隔着篱笆就大声招呼邻居了!“尽余杯”就是要喝光杯中剩下的酒,一醉方休。
    • 淳朴的邻里情与忘形之乐: 这个场景展现了邻里关系的融洽(“隔篱呼取”即可),更将主客之间的欢聚推向了高潮。诗人一扫平日忧国忧民的沉重,流露出难得的轻松、率真和忘形的快乐。一个“呼”字,声情并茂,仿佛亲见亲闻。

整体鉴赏要点:

  • 主题: 这是一首深情款款的迎客诗,核心在于表达诚挚的喜悦与淳朴的待客之道。它描绘了平凡生活中一次温馨的相聚。
  • 语言与风格: 语言极其朴实自然、口语化,如同拉家常。“旧醅”、“隔篱呼取”等词句极具生活气息。没有华丽辞藻,却在细微处见真情。
  • 情感: 情感真挚、温暖、欢快。从开头的幽静寂寞,到开门迎客的欣喜,再到席间坦诚以待,最后到忘情呼邻同饮,诗人的喜悦之情层层递进,溢于言表。结尾尤其生动传神,充满感染力。
  • 意境与美学: 营造了一种亲切自然、真挚朴实的美。它展现了杜甫性格中平和、热情、接地气的一面。草堂春日、临水闲居、简单酒菜、隔篱呼邻,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烟火气息又饱含人情味的乡居待客图。
  • 背景点睛: 写于杜甫在成都浣花草堂相对安定的时期(760年)。经历了战乱流离,暂时的安宁和友人的到访,带给诗人莫大的慰藉。诗中“家贫”是现实,“旧醅”是真情,“呼邻”是率性。这份在平凡生活中捕捉到的真挚快乐尤为珍贵。

总结: 《客至》犹如一幅生动的风俗画卷,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记录了最为真挚动人的情感。它让我们看到了诗圣杜甫的另一面——一个在简陋草堂里,为朋友到来而满心欢喜、倾其所有、忘情呼邻的普通人。诗中那份坦诚、热情、朴实无华的待客之道和邻里之间的温情,穿越千年,依然能打动我们的心。那份“隔篱呼取尽余杯”的率真与畅快,更是全诗最闪光的瞬间。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理屈词穷
理屈词穷
lǐ qū cí qióng

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计上心来
计上心来
jì shàng xīn lái

计:计策、计谋。心里突然有了计策。

食不知味
食不知味
shí bù zhī wèi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柏舟之节
柏舟之节
bǎi zhōu zhī jié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同“柏舟之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