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人行

《丽人行》

作者:唐•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㔩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銮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鉴赏

杜甫的《丽人行》以细腻笔触揭露盛唐贵族奢靡腐败,堪称“以丽写讽”的典范之作。以下从核心角度分层解析:


一、主题剖析:奢靡背后的政治讽喻

  • 表面场景:描绘三月三长安曲江畔贵族女子的游春盛宴(“长安水边多丽人”)。
  • 深层批判
    1. 特权腐败
      • “紫驼之峰出翠釜”:驼峰、翡翠锅——食材器皿极尽珍稀。
      • “御厨络绎送八珍”:连皇宫御厨都为杨家送菜,暗示特权越界。
    2. 外戚乱政
      • “赐名大国虢与秦”:杨贵妃姐妹受封虢国、秦国夫人,暗讽裙带关系。
      • “炙手可热势绝伦”:杨国忠权势熏天,尾句“丞相嗔”直指其嚣张跋扈。

二、语言与修辞的锋芒

  1. 铺陈奢华,暗藏机锋
    • 服饰描写:“蹙金孔雀银麒麟” “珠压腰衱”——金线绣珍禽、珍珠缀裙腰,极言其奢。
    • 饮食细节:“犀箸厌饫久未下”(犀角筷厌食不下)暴露出骄纵浪费。
  2. 隐喻讽刺
    • “杨花雪落覆白苹”:杨花覆盖浮萍,暗喻杨国忠与虢国夫人的丑闻(古有“杨花入水化萍”之说)。
    • “青鸟飞去衔红巾”:仙鸟衔红帕,影射宫廷私通密约。

三、历史背景与创作意图

  • 天宝危机: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前(约753年),唐玄宗沉迷享乐,杨国忠专权,杜甫借曲江春游揭开盛世疮疤。
  • 杜甫的立场:时任“左拾遗”(谏官)的他,以诗歌履行监督之责,揭示腐败将致国难(三年后果真爆发安史之乱)。

四、意境与美学价值

  • 反差营造
    开篇春日丽人美景(“三月三日天气新”)与结尾“丞相嗔”的威吓形成强烈对比,“丽”与“戾”的碰撞突显批判张力。
  • 细节的毁灭性
    从服饰、宴饮到车马仪仗(“黄门飞鞚不动尘”),每一处精致描写都在累积贵族集团的罪证。

五、拓展对比建议

  1. 参照阅读
    • 白居易《长恨歌》:聚焦杨贵妃的悲剧,可对比杜甫对杨氏家族的全景批判。
    • 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同写宫廷腐败,但隐喻更含蓄。
  2. 历史关联
    结合《资治通鉴》中杨国忠“欺上瞒下”的记载,理解杜甫“诗史”笔法的预见性。

鉴赏启示
此诗如一把裹着锦绣的匕首——华美词藻下刺向盛唐脓疮。读者若只赏“丽人”之姿,便辜负了杜甫泣血的警示:“丽人”越耀眼,王朝越危险。诗中每一处珠光宝气,都是为末句“慎莫近前丞相嗔”的惊天怒吼蓄势。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一得之愚
一得之愚
yī dé zhī yú

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

一刀切
一刀切
yī dāo qiē

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

蹈刃不旋
蹈刃不旋
dǎo rèn bù xuán

蹈:踩;刃:刀刃;旋:回旋。面临危险而不返回。

开疆拓宇
开疆拓宇
kāi jiāng tuò yǔ

开拓疆域,扩展领土。同“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