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女操

《列女操》

作者:唐• 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狥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鉴赏

这首《列女操》是孟郊赞颂贞洁烈女的诗作,语言质朴却情感炽烈。以下从四个维度为您解析:


一、主题剖析:贞烈精神的极致书写

诗歌聚焦“贞女殉夫”的主题。“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以自然意象起兴——梧桐共生共枯,鸳鸯同生共死,铺垫出生死相随的决绝。后四句直抒胸志:贞女以殉夫为贵(“贞女贵殉夫”),心如古井永不生波澜(“妾心井中水”),将封建礼教下的贞烈观推向极致。


二、语言与修辞:比喻显志,白描见骨

  1. 双重复喻
    • 梧桐、鸳鸯喻夫妻相依(“相待老”“会双死”)
    • 井水喻心志坚定(“波澜誓不起”)
      两组比喻层层递进,从“共生”到“共死”再到“心死如井”,情感逐渐极端化。
  2. 决绝的誓言体
    “舍生亦如此”“誓不起”等斩钉截铁的宣言,强化了殉道者姿态。孟郊惯用硬语(如“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反衬),此诗更显冷峻。

三、历史与作者:中唐礼教复兴的缩影

  • 时代背景:安史之乱后,唐朝为重塑伦理纲常,大力表彰节烈。此类题材在韩愈《伯夷颂》、白居易《妇人苦》中均有呼应。
  • 孟郊特质:终生贫寒的他常以“寒士”视角观察世态,此诗看似赞颂贞烈,实则隐含对极端道德的凝视——与其著名《游子吟》的温情形成强烈反差。

四、意境与争议:凝固的美学与时代局限

  • 意象象征
    “井中水”构建凝固时空——无波无澜、隔绝生机的状态,成为贞节的物化象征。
  • 现代反思
    诗中“舍生殉夫”实为封建枷锁。需注意:孟郊并非鼓励殉节,而是记录当时社会现象。同时期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便批判“聘则为妻奔是妾”的礼教压迫。

延展建议

若对贞节题材感兴趣,可对比阅读:

  1. 白居易《妇人苦》:“须知妇人苦,从此莫相轻”体现对女性的同情
  2. 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展现礼教与情感的矛盾
  3. 孟郊《游子吟》:对比体会诗人刚柔并济的笔力

关键启示:读此诗宜持双重眼光——
既见其比喻精警、誓词铿锵的文学力量;
亦须洞察中唐伦理重建背景下,个体生命被礼教裹挟的悲剧性。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东床坦腹
东床坦腹
dōng chuáng tǎn fù

指女婿。

特立独行
特立独行
tè lì dú xíng

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迁思回虑
迁思回虑
qiān sī huí lǜ

形容反复思考。

罗掘俱穷
罗掘俱穷
luó jué jù qióng

罗雀掘鼠,而雀鼠已近;比喻无法筹到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