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女儿行

《洛阳女儿行》

作者:唐• 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簷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璅。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秪是薰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鉴赏

我们来一起欣赏王维的《洛阳女儿行》。这首诗如同一幅工笔重彩的唐代贵族生活画卷,又在结尾处笔锋一转,道出深刻的社会思考。

  1. 主题分析 (社会对比与讽刺): 这首诗的核心主题是对比与讽刺。它用绝大部分篇幅(前14句)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位洛阳贵族少女(少妇)出嫁后的极致奢华生活,从她的美貌、夫家的富贵、居所的华丽、出行的排场到丈夫的骄奢放纵、生活的空虚享乐,无不穷形尽相。然而,诗的最后两句(“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却陡然一转,将镜头拉向一位同样美丽却出身贫贱、只能在江边辛苦浣纱的越地女子身上。“颜如玉”与“自浣纱”形成了触目惊心的对比。王维借此揭示了社会不公的残酷现实:人的命运和价值,很大程度上由其出身决定,而非其本身的才貌品德。繁华掩盖下的空虚与贫贱者的无人问津,构成了强烈的讽刺。

  2. 语言与修辞 (铺陈、对比、用典):

    • 铺陈渲染: 这是本诗最主要的手法。诗人不厌其烦地罗列各种奢华意象:“玉勒”(镶玉的马笼头)、“骢马”(名贵的青白马)、“金盘”、“鲙鲤鱼”(细切鲤鱼片)、“画阁朱楼”、“红桃绿柳”、“七香车”、“宝扇”、“九华帐”、“九微火”(华贵的灯烛)、“珊瑚”等等。这些密集的名物堆砌,像电影镜头一样逐一展现,极尽铺排之能事,将洛阳女儿生活的富丽堂皇、穷奢极欲描绘得淋漓尽致。
    • 鲜明对比: 诗的精华在于结尾的巨大反差。前面14句极写洛阳女儿的富贵风流,最后2句写越女的美丽贫贱。“城中相识尽繁华”的热闹喧嚣与“贫贱江头自浣纱”的孤寂冷清形成强烈对比;“谁怜”二字更是直指人心,点出社会对贫贱者的冷漠。
    • 用典:“意气骄奢剧季伦” 用了西晋富豪石崇(字季伦)的典故。石崇以生活极度奢靡、与人斗富闻名。这里借石崇来衬托洛阳女儿丈夫的骄奢放纵有过之而无不及,更显其富贵煊赫与品行的骄横。
  3. 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 (少年锐气与社会观察):

    • 王维写作此诗时非常年轻(大约15-21岁之间),正值开元盛世早期。虽然社会表面繁华,但贵族阶层奢靡放纵、门第观念森严的弊端已经显现。少年王维尚未经历仕途沉浮,对社会有着敏锐的观察和一颗正直的心,敢于揭露繁华背后的不公。
    • 诗题“行”是乐府歌行体的一种,常用来叙事或抒写社会见闻。王维选用此体,本身就带有对社会现象进行描绘和议论的意图。
  4. 意境与美学鉴赏 (浮华与苍凉的碰撞):

    • 繁华奢靡的意境: 诗的前半部分构筑了一个色彩浓艳(朱楼、红桃、绿柳、金盘、宝扇)、声光交映(九微灯火飞舞)、物质极度充裕的贵族世界。它华美异常,却也透出一种空洞和浮夸的气息(“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秪是薰香坐”),暗示了生活的空虚无聊和精神世界的匮乏。
    • 苍凉孤清的意境: 结尾两句意境陡变。“江头”的背景空旷寂寥,“浣纱”的动作暗示着劳作的辛苦与身份的卑微。“颜如玉”却“贫贱”的矛盾,在“自”浣纱的孤影中更显悲凉。这种美与苦、贵与贱的巨大落差,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和悲剧美感。
    • 碰撞与张力: 全诗的美学魅力在于这两种意境的强烈碰撞。前面极致的铺排渲染,都是为了最后这石破天惊的对比,形成巨大的张力和深刻的讽刺效果,引人深思。
  5. 重点提取与理解:

    • 主旨句: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谁去怜惜那如玉般美丽的越地女子呢?她只因贫贱,只能在江边独自浣纱。)
    • 核心内涵: 诗歌通过洛阳贵族少女与贫贱越女的命运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贫富悬殊、门第观念森严带来的巨大不公,表达了对遭遇不公者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 关键意象:
      • 洛阳女儿生活侧: 玉勒、骢马、金盘、鲤鱼、画阁、朱楼、红桃、绿柳、七香车、宝扇、九华帐、九微火、珊瑚 -> 象征极致的富贵奢华
      • 越女生活侧: 江头、浣纱 -> 象征贫贱劳苦与无人问津
      • 季伦(石崇): 象征骄奢淫逸

总结: 《洛阳女儿行》是王维青年时期的力作。它用华丽铺陈的笔法描绘了唐代东都贵族生活的奢靡表象,却在结尾以惊雷般的对比,揭示了繁华背后的社会不公和命运悬殊的残酷现实。诗中“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的诘问,穿越千年时空,依然叩击着读者的心灵,体现了诗歌不朽的批判力量和人文关怀。

推荐对比阅读:

  • 白居易《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样关注底层女性(歌女)的命运,抒发对人生际遇不平的感慨。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贫富对立、社会不公的经典控诉,可与本诗主题呼应。

希望这份通俗易懂的鉴赏,能帮助你更好地领略王维这首名作的魅力!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层出迭见
层出迭见
céng chū dié jiàn

指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

潜形匿迹
潜形匿迹
qián xíng nì jì

隐蔽形迹,不露真相。

独木不林
独木不林
dú mù bù lín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正色危言
正色危言
zhèng sè wēi yán

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