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蕃故人

《没蕃故人》

作者:唐• 张籍

前年伐月支,城上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为悼念战死沙场的友人而作,字字血泪,深沉地表达了战争残酷与生离死别的痛楚。以下逐联赏析:


主题分析

战争悲剧与生死之痛
全诗围绕“全军覆没”展开:首联“前年伐月支,城上没全师”直接点明友人出征西域(月支代指吐蕃)后全军覆没的惨剧;颔联“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写信息断绝、生死不明,凸显战争对个体命运的吞噬;尾联“欲祭疑君在”的矛盾心理,更深化了绝望中的渺茫希望。


语言与修辞

  1. 白描见震撼

    •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通过战场残象(废弃营帐、孤马识旗)侧面描写全军覆没的惨烈。战马尚存却无人归,荒凉中透出彻骨悲凉。
    • “识”字精妙:归马犹能辨认残旗,反衬人生死未卜,物在人亡之痛不言而喻。
  2. 矛盾心理刻画

    • “欲祭疑君在”:想祭奠又怀疑友人或许生还,揭示侥幸心理与残酷现实的撕裂感,结尾“天涯哭此时”的恸哭,将悲情推向高潮。

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

  • 中唐边患
    安史之乱后,吐蕃频繁入侵西北,唐军屡遭挫败。诗中“伐月支”(月支为古西域国,代指吐蕃)暗指此类战役,折射时代苦难。
  • 张籍的沉痛
    作为新乐府运动代表,张籍关注社会现实。此诗以个人悲剧映射战争疮痍,与其《征妇怨》等作品一脉相承,体现对平民命运的深切悲悯。

意境与美学

  • 苍凉意境
    废帐、残旗、孤马构成荒芜战场景象,而“天涯哭此时”将个人悲痛置于广漠空间,形成天地同悲的苍茫感。
  • 含蓄深沉之美
    不直接渲染血腥,而是以物喻人(归马)、以虚写实(疑君在),让哀思绵延不尽,符合中国诗“哀而不伤”的审美传统。

诗歌推荐与比较

  1. 同类主题对比

    • 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与此诗“欲祭疑君在”异曲同工,皆写生死两茫的残酷。
    • 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可对照“无人收废帐”,同揭战争遗殇。
  2. 延伸阅读
    张籍《征妇怨》、白居易《新丰折臂翁》,进一步体会中唐战争诗的现实主义深度。


关键句解读

  • “死生长别离”
    “长别离”非普通离别,而是阴阳永隔,“长”字浸透无尽绝望。
  • “归马识残旗”
    全诗最富画面感之句:幸存的马匹在废墟中寻找熟悉的战旗,无声诉说人性的湮灭,堪称“以景噬心”的典范。

小结:此诗以克制的笔触剖开战争之痛,无一字煽情而字字锥心。它不仅是悼友之作,更是对一切战争的控诉——残旗孤马间,千载悲鸣不息。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理屈词穷
理屈词穷
lǐ qū cí qióng

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计上心来
计上心来
jì shàng xīn lái

计:计策、计谋。心里突然有了计策。

食不知味
食不知味
shí bù zhī wèi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柏舟之节
柏舟之节
bǎi zhōu zhī jié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同“柏舟之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