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李白二首 二

《梦李白二首 二》

作者:唐• 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顦顇。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莫身后事。

鉴赏

我们来一起深度赏析杜甫的《梦李白二首·其二》。这首诗情感真挚深沉,是杜甫对挚友李白深切思念与命运悲叹的结晶。

1. 主题分析:

  • 核心主题: 深切思念与悲愤交加。
  • 具体体现:
    • 思念成疾(首4句):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开篇以飘荡的浮云比喻漂泊的李白的行踪不定,点出“久不至”的思念。连续三夜梦见李白,梦中情意真切,正是现实中刻骨思念的投射。
    • 忧惧其险(中4句):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梦境中李白倾诉路途艰辛、江湖险恶(暗喻人生和政治风波),匆匆告别,让杜甫对友人现实中的安危充满了担忧(“恐失坠”)。
    • 痛惜其才(“出门”至“反累”):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顦顇。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和核心。梦中李白离去时“搔白首”的动作,生动刻画出他壮志未酬、失意潦倒的形象。“冠盖满京华”(达官显贵充斥京城)与“斯人独顦顇”(唯有此人憔悴困顿)形成强烈对比,愤懑地控诉了社会的不公,为李白这位旷世奇才的遭遇鸣不平。“孰云网恢恢”(谁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更是直指社会现实的黑暗与荒谬——“将老身反累”(年老反而受牵累)点明了李白晚年因政治牵连(永王璘案)而流放的悲惨命运。
    • 悲叹命运与名节(末2句):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这是千古名句,蕴含着极其复杂的感慨。杜甫深信李白必将名垂青史(“千秋万岁名”),但这不朽的盛名对于生前饱受磨难、寂寞潦倒的诗人本身(“寂寞身后事”)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其中既有对李白才华的无比自信与赞美,更有对其生前悲惨命运的深切哀怜和巨大的无奈。这是对天才命运的深刻洞察与悲叹。

2. 语言与修辞:

  • 白描传神: “告归常局促”、“出门搔白首”等细节描写,寥寥数笔就勾勒出梦中李白窘迫、失意的形象,极其生动传神。
  • 强烈对比:
    •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顦顇”:极尽繁华与异常憔悴的视觉反差,冲击力极强,凸显了社会的不公与李白的悲剧性。
    • “千秋万岁名”与“寂寞身后事”:生前与身后、盛名与寂寥的巨大落差,形成了震撼人心的哲理思考。
  • 比喻象征:
    • “浮云”:象征李白漂泊不定、难以捉摸的行踪。
    •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既是实写路途险阻,更深层地象征了人生和政治环境的险恶多变。
  • 反问与慨叹: “孰云网恢恢?”的反问,饱含愤怒与质疑。“将老身反累”、“寂寞身后事”则充满了深沉的慨叹与无奈。

3. 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

  • 李白遭遇: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此时李白因卷入永王李璘叛乱(安史之乱中的复杂事件)而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途中遇赦放还,但消息闭塞,杜甫不知其已脱险,极度担忧。
  • 杜甫处境: 此时杜甫弃官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生活困顿,自身也饱经忧患,对世道艰险、朋友离散有切肤之痛。
  • 深厚友情: 杜甫与李白相差11岁,有着深厚的情谊。杜甫对李白的才华极为推崇(“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也对李白的性格和命运有着深刻的理解与牵挂。此诗是两位伟大诗人在命运低谷中的灵魂对话。

4. 意境与美学鉴赏:

  • 意境: 全诗营造出一种沉郁悲凉、忧愤深广的意境。开篇的浮云、游子奠定了漂泊无依的基调;梦境的短暂与局促增添了不安;江湖风波象征着世路凶险;京华冠盖与憔悴斯人的对比充满了压抑与不平;结尾的千秋万岁名与身后寂寞则升华出一种对命运、对人生价值的苍茫慨叹。
  • 情感真挚: 诗中流淌的情感极其真挚深刻,是友情的最高境界。它超越了普通的思念,充满了对朋友安危的揪心、对朋友遭遇的愤慨、对朋友才华的坚信以及对朋友命运的悲悯。
  • 艺术魅力: 其魅力在于:
    • 以梦写实: 将对现实的深切关怀与忧虑融入梦境描写。
    • 细节动人: 梦中李白的形象刻画入木三分,令人心酸。
    • 对比强烈: 社会不公与个人命运的对比极具批判性和感染力。
    • 结句隽永: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以其深刻的哲理性和巨大的反差感,成为千古绝唱,引发后世无数共鸣。

5. 总结与推荐: 《梦李白二首·其二》不仅是杜甫思念李白的深情告白,更是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对命运无常的悲叹、对人生价值(盛名与存世苦难)的深刻思考。它情感浓烈真挚,语言凝练有力,意境沉郁深远,展现了杜甫作为“诗圣”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诗歌艺术的巅峰造诣。

推荐延伸阅读:

  •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这是组诗的第一首,可与本诗对照阅读,体会完整的思念脉络。
  • 杜甫《天末怀李白》: 同样是表达对李白流放命运的深切忧虑和愤懑不平。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体会李白对朋友命运的真挚关切(“我寄愁心与明月”),可与杜甫此诗形成互文。
  • 杜甫《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 了解杜甫对李白性格、命运的早期观察和评价。

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杜甫与李白之间伟大的友情,更能深切体会到杜甫那颗忧国忧民、深切关怀他人苦难的伟大心灵。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有来无回
有来无回
yǒu lái wú huí

只要来了,就回不去。指彻底被消灭。

睚眦必报
睚眦必报
yá zì bì bào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枯耘伤岁
枯耘伤岁
kū yún shāng suì

耘:除草;岁:年谷成熟。耕作不细致,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

委罪于人
委罪于人
wěi zuì yú rén

委:推委。把罪责推卸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