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歌辞 列女操

《琴曲歌辞 列女操》

作者:唐• 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鉴赏

这首孟郊的《琴曲歌辞·列女操》是一首歌颂贞洁烈女、表达坚贞不渝节操的诗歌。我们逐层来赏析:


1. 主题分析(贞烈与殉节):

  • 这首诗的核心主题非常鲜明,就是歌颂女性的贞烈操守,尤其是“殉夫”这种极端的行为。
  • 诗中塑造了一位将“贞节”视为至高价值,不惜以生命来实践的烈女形象。
  • 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从一而终”的道德要求,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

2. 语言与修辞(意象鲜明,誓言决绝):

  • 象征与比喻:
    • “梧桐相待老”:梧桐树常被视为忠贞的象征(传说中凤凰只栖梧桐),这里比喻恩爱夫妻相伴到老。
    • “鸳鸯会双死”:鸳鸯是著名的“爱情鸟”,象征成双成对、生死相随。这里直接点出“双死”,为后文殉夫铺垫。
    • “妾心井中水”:这是全诗最精妙的比喻!把女子的心比作古井里的水。古井水有什么特点?深、静、不起波澜。这个比喻极其形象地表达了女子“心如止水”、“永不生二心”的决绝誓言。
  • 誓言与决断:
    • “贞妇贵徇夫”:直接点明主题,“徇”(殉)字点出了核心行为——为丈夫而死。
    • “舍生亦如此”:“亦如此”承接前面的梧桐、鸳鸯,意思是:贞妇殉夫,就像梧桐相伴到老、鸳鸯生死相随一样自然、必然。
    • “波澜誓不起”:一个“誓”字,斩钉截铁地宣告决心,永远不会动摇(像井水永远不起波澜)。
  • 语言特点: 语言简洁、直白、有力,没有过多修饰,情感表达非常强烈、决绝。

3. 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

  • 时代背景: 唐代虽然较为开放,但儒家伦理道德仍占主导地位,“贞节”观念被大力提倡。尤其到了中唐孟郊所处的时代,社会矛盾加剧,道德说教风气更浓。
  • 作者孟郊: 孟郊(751-814)是著名的苦吟诗人,一生困顿,性格孤直耿介。他的诗多写个人贫寒、世态炎凉,风格奇崛、瘦硬、沉郁。《烈女操》这种歌颂极端道德行为的诗,也体现了他思想中严肃、执着甚至偏执的一面(就像他那句著名的“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反面,更多时候他是压抑的)。

4. 意境与美学鉴赏(悲壮与禁锢):

  • 意境: 整首诗营造出一种凄凉、悲壮、压抑乃至冰冷窒息的意境。
    • 开头梧桐、鸳鸯的意象虽有忠贞之美,但“双死”已带悲剧色彩。
    • 中间直接点出“徇夫”、“舍生”,将死亡作为最高价值的实现方式,悲壮感强烈。
    • 结尾“井中水”的比喻,虽然体现了极致的坚定,但“井”的形象本身也暗示着孤独、禁锢、缺乏生机。这种忠诚是以牺牲个体生命和情感自由为代价的。
  • 美学价值:
    • 其价值在于艺术表达的力度和意象的精准运用(尤其是“井中水”的比喻),成功塑造了一个极致化的道德典范形象。
    • 其美学感受是复杂的,既有对“坚定意志”的震撼,更有对这种极端道德束缚下生命压抑的深刻反思(尤其是现代视角)。

5. 重点提取与理解:

  • 核心情感/意志: 为坚守贞操(忠于亡夫)而甘愿殉死的极端决心与誓言。
  • 核心意象:
    • 梧桐(相伴到老) -> 象征长久陪伴。
    • 鸳鸯(生死相随) -> 象征生死不离。
    • 古井水(波澜不起) -> 象征心志绝对坚定、永不改变。
  • 关键句:
    • “贞妇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点明主题与行为)
    •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用最形象的比喻表达最决绝的誓言)

6. 简要评价与思考:

  • 这首诗在艺术技巧上,尤其是比喻的精妙(井水喻心)和象征的鲜明(梧桐、鸳鸯),是成功的。
  • 它集中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贞烈的极致要求,具有历史认识价值。
  • 但从现代视角看,其宣扬的极端“殉节”观念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漠视,体现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性。我们欣赏其艺术表达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其思想内容的时代局限性。
  • 与之相比,孟郊另一首更广为人知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则充满了人性的温情,展现了诗人情感的另一面。

总结: 孟郊的《琴曲歌辞·列女操》用梧桐、鸳鸯的生死相依起兴,直接点明“贞妇殉夫”的主旨,并以“井中水”的绝妙比喻,塑造了一位心如古井、波澜不起、誓死守节的烈女形象。语言简洁有力,意象鲜明深刻(尤其“井水”之喻),情感表达极端决绝。它既是特定时代道德观的产物与体现(认识价值),也展现了孟郊诗歌语言精炼、意象奇崛的风格特点。鉴赏时既要理解其艺术成就(意象运用、语言力度),也需清醒认识其宣扬观念的局限性。

延伸建议(推荐与比较):

  • 推荐对比阅读: 可以对比阅读其他涉及女性题材的唐诗,如:
    • 白居易《琵琶行》:关注琵琶女的不幸命运,更具社会批判与人道关怀。
    • 杜甫《佳人》:写战乱中坚守节操的弃妇,有同情但无“殉节”要求,更显人性化。
    • 韦应物《送杨氏女》:作为父亲对出嫁女儿的叮嘱,强调“孝恭遵妇道”,也体现了当时的妇德要求,但情感真挚温和得多。
  • 这种对比能更清晰地看到《列女操》在主题立意上的极端性,以及不同诗人对女性命运的不同书写角度和情感态度。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有来无回
有来无回
yǒu lái wú huí

只要来了,就回不去。指彻底被消灭。

睚眦必报
睚眦必报
yá zì bì bào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枯耘伤岁
枯耘伤岁
kū yún shāng suì

耘:除草;岁:年谷成熟。耕作不细致,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

委罪于人
委罪于人
wěi zuì yú rén

委:推委。把罪责推卸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