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送别》

作者:唐•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鉴赏

我们来一起品读王维这首经典的五言送别诗《送别》。它语言简淡,意境深远,充满了王维特有的禅意与豁达。

全诗: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鉴赏分析:

  1. 主题分析 (思别离与归隐):

    •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核心情感并非沉痛的惜别,而是对友人归隐的理解、劝慰与向往。
    • 友人因“不得意”而选择归隐南山(常指终南山,隐士居所),诗人没有强留或过多追问,而是以开阔的自然景象(白云)寄托祝福,表达了对友人选择的尊重和对隐居生活的肯定。主题融合了“离别”与“隐逸”。
  2. 语言与修辞:

    • 语言极度简练、质朴自然: 全诗仅二十字,像日常对话般平实流畅。“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如同实录问答,毫无雕琢痕迹。
    • 反复与强调:“君”字出现四次,强化了对话感和友人作为焦点人物的形象。前两个“君”指朋友,后两句“但去莫复问”中的“君”在语境中既指朋友也暗含自劝。
    • 留白艺术: “不得意”三字囊括了友人所有的挫折与心绪,具体何事?诗人不问,留给读者想象空间,也是尊重友人的体现。
    • 象征与意境升华: 最后一句“白云无尽时”是点睛之笔。白云象征:
      • 隐逸生活的自由自在与永恒: 山间白云飘渺无拘束,正是归隐者生活的写照。
      • 大自然的永恒与淡泊: 对比人世的短暂纷争(“不得意”),白云展现了大自然的恒久与宁静淡远。
      • 友情的绵长与豁达: 虽分离,但情谊如白云般悠长不尽。诗人的牵挂和祝福也融入其中。
      • 禅意与超脱: 白云的“无尽”暗含佛家“空”、“寂”的意味,化解了“不得意”的愁绪,达到心境的开阔与平和。
  3. 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

    •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信奉佛教(“诗佛”),其诗多透露出淡泊宁静、寄情山水、亲近自然、追求心灵解脱的思想。
    • 唐朝虽盛世,但官场亦有沉浮。王维本人历经波折(如安史之乱中被俘伪职),对仕途的“不得意”有深刻体会,诗中常流露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此诗很可能写于他亦官亦隐的时期,对友人的归隐选择感同身受,甚至隐含羡慕。
    • 终南山在唐代是著名的隐逸之地,选择“归卧南山陲”是当时失意文人一种典型且带点清高的选择。
  4. 意境与美学鉴赏:

    • 意境营造: 前四句写实叙事(下马、饮酒、问答),营造出一种平静而略带惆怅的离别氛围。最后一句陡然转向虚写,以开阔、永恒、纯净的自然意象(白云) 收束全诗。
    • 意境升华: “白云无尽时”瞬间将离别的愁绪和官场的失意融化、升华在无垠的自然美景中,创造出一种空灵、淡远、悠长、豁达的意境。
    • 美学价值: 体现了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点,“下马饮君酒”是动作画,“白云无尽时”是山水远景画。更体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高度艺术境界,以最简省的语言表达最丰富深沉的情感(理解、同情、劝慰、向往、豁达)。淡泊中见深情,平实中显高远。

总结:

王维的《送别》以其洗练的语言、质朴的对话、深远的意境成为送别诗中的别调。它不渲染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友人归隐的理解与祝福,借助“白云无尽时”这一极富象征意义的自然意象,将个人的失意与离别的感伤消解于广阔的自然与永恒的禅意之中,表达了一种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寥寥数笔,境界全出,余韵悠长。

教学建议:

  •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白云无尽时”的象征意义和意境升华作用。
  • 对比其他浓墨重彩写离愁的送别诗(如《赠汪伦》、《渭城曲》),体会王维此诗独特的淡泊与超然。
  • 结合王维的生平与思想(山水田园、禅意),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情感。
  • 诵读时注意前四句的平实语调和最后一句的悠远意境。

希望这份鉴赏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品味这首经典的唐诗!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开口见心
开口见心
kāi kǒu jiàn xīn

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鸣凤朝阳
鸣凤朝阳
míng fèng zhāo yáng

正直敢言的贤士。比喻贤臣遇明君。

划地为牢
划地为牢
huá dì wéi láo

相传上古时,于地上画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惩罚。后用以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放纵不拘
放纵不拘
fàng zòng bù jū

指恣意行事,不受约束。同“放纵不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