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归南山

《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疎。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鉴赏

这首诗是孟浩然科举落第后所作,诗中交织着怀才不遇的苦闷、年华老去的焦虑以及归隐南山的复杂心境,语言含蓄却情感浓烈。以下从四个维度逐联解析:


一、逐句解析与情感脉络

  1.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 "休上书" 暗含主动放弃的无奈,实则因仕途受挫被迫归隐;"归敝庐" 以简陋草庐反衬理想落空,恬淡中透出苍凉。
    • 冲突感:朝廷(北阙)与山林(南山)的对立,揭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2.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 反语自嘲:表面自责"不才",实指君主不识才;"多病"暗喻精神困顿,"故人疏"道尽世态炎凉。
    • 社会批判:对唐代科举门阀壁垒的隐晦控诉(孟浩然布衣应举失败史实)。
  3.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 时间压迫感:白发(衰老)与青阳(新春)对仗,"催""逼"二字如鼓点般急促,凸显生命流逝的焦灼感。
    • 隐喻:岁末物候更替象征人生功业未建的危机。
  4.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 以景结情:长夜不寐的愁思,最终融于"松月夜窗"的空寂画面。**"虚"**字三重意:房间空荡、内心空虚、前程虚无。
    • 意境升华:月光澄明而心绪混沌,形成物我反差,余韵悠长。

二、语言艺术与修辞精妙

  • 对仗与矛盾修辞
    "白发"(衰败)对"青阳"(新生),"催年老"与"逼岁除"构成时间张力,强化生命紧迫感。
  • 动词炼字
    "催""逼"如命运重压,"虚"字收束全诗,留白中见苍茫。
  • 意象象征
    "松月" 本喻高洁,在此反衬诗人落寞;"夜窗" 成为观察外部世界的裂隙,暗示精神困守。

三、历史背景与创作契机

  • 科举受挫:孟浩然40岁应进士不第,唐玄宗曾评"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与本诗"明主弃"形成微妙互文。
  • 盛唐文人困境:开元盛世下表露的失意知识分子心态,折射出盛世人才竞争的残酷性。
  • 归隐的双重性:不同于陶渊明的主动归田,此处隐逸充满被迫性与自我宽慰的苦涩。

四、对比鉴赏延伸

作品 情感基调 归隐态度 核心意象
本诗 郁愤中含自嘲 被动无奈 白发/虚窗
王维《终南别业》 超然物外 主动通透 白云/流水
陶渊明《归园田居》 欣悦自在 决绝向往 羁鸟/池鱼

建议对比阅读
李白《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同写仕途困顿,却迸发豪迈突围之力,与孟诗内敛的愁绪形成盛唐失意诗的两种范式。


五、鉴赏要点总结

此诗以平淡语写锥心痛,将个体悲剧上升为时代剪影。最动人处在其 "不怨之怨" ——表面自责自怜,内里是对功名社会的尖锐质询。尾句空镜头式的收束,让万千愁绪沉入无言之境,堪称盛唐落第诗的压卷之作。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一得之愚
一得之愚
yī dé zhī yú

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

一刀切
一刀切
yī dāo qiē

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

蹈刃不旋
蹈刃不旋
dǎo rèn bù xuán

蹈:踩;刃:刀刃;旋:回旋。面临危险而不返回。

开疆拓宇
开疆拓宇
kāi jiāng tuò yǔ

开拓疆域,扩展领土。同“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