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大庾岭北驿

《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之问被贬岭南途中所作,以大庾岭(今赣粤交界处)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去国离乡的悲凉与对归期的渺茫期盼。


逐句鉴赏:

  1.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 主题:以雁喻人,暗写思归。农历十月(阳月)大雁南飞至大庾岭便折返,传说这里是雁南飞的极限。
    • 对比手法:雁至此可回,人却要继续南下,突出诗人身不由己的漂泊之苦。
  2.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 直抒胸臆:雁能停,人却不能止步;雁可归,人归期无望。两个反问句强化了无休止的羁旅之痛。
  3.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 情景交融:江潮退去一片死寂,昏暗的丛林被瘴气笼罩。
    • 象征意义:潮落隐喻人生低谷,瘴气弥漫暗示前途迷茫,环境描写烘托出压抑绝望的心境。
  4.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 虚实结合:想象明日岭上遥望故乡,唯见梅花不见家。
    • 以景结情:陇头梅(大庾岭别名“梅岭”)是南方物候,花开本应给人希望,此处却反衬归梦难圆,更添凄楚。

核心艺术特色:

  • 人雁对比:通过雁有归期与人无归期的反差,深化贬谪之痛。
  • 空间张力:北驿(立足点)与故乡(遥望点)的撕裂感贯穿全诗。
  • 压抑意象群:南飞雁、昏林、瘴气、孤梅等意象叠加,构建出荒蛮隔绝的意境。
  • 克制抒情:末句“应见”二字冷静含蓄,将浓烈的乡愁凝练为一声叹息。

历史背景补充:

宋之问因依附张易之兄弟遭唐中宗贬谪泷州(今广东罗定),大庾岭是唐代中原与岭南的分界,过此即入蛮荒之地。诗中“瘴不开”既写实(岭南多瘴疠),更隐喻政治生命的终结。


延伸推荐:

可对比阅读杜甫《归雁》中的“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同写雁归人滞,杜诗更显沉郁;或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的温婉思乡,体会不同境遇下的乡愁表达。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斤斤计较
斤斤计较
jīn jīn jì jiào

斤斤:形容明察,引伸为琐碎细小。只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世道人心
世道人心
shì dào rén xīn

社会的风气,人们的思想。

归去来兮
归去来兮
guī qù lái xī

归:返回。回去吧。指归隐乡里。

张脉偾兴
张脉偾兴
zhāng mài fèn xīng

血管膨胀,青脉突起。张,通“胀”。后以指因冲动而举措失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