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鉴赏

这首诗是孟浩然写给宰相张九龄的干谒诗(即自荐诗),借描绘洞庭湖的壮景含蓄表达求仕之心。全诗意象雄浑,情感委婉,是唐代干谒诗的典范之作。


一、主题分析

  • 核心主题:借景言志,委婉求仕。
    前四句极写洞庭湖的磅礴气象(写景),后四句转向抒发报国无门的遗憾(言志),巧妙将个人抱负融入自然景象中,含蓄请求张九龄引荐。

二、语言与修辞赏析

  1. 动词炼字精绝
    “气蒸云梦泽”:以“蒸”字写水汽弥漫,如云雾蒸腾,展现湖泽的浩瀚生机。
    “波撼岳阳城”:用“撼”字描摹波涛汹涌,仿佛撼动城池,凸显自然伟力。
    (这两句被誉为“盛唐气象”的代表,与杜甫“吴楚东南坼”并称洞庭绝唱。)

  2. 隐喻巧妙

    • “欲济无舟楫”:以“渡湖无船”暗喻想入仕却无人引荐。
    •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化用《淮南子》“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委婉表达渴望参与朝政却不得机会的焦急。

三、历史背景与作者意图

  • 孟浩然的困境
    诗人一生未入仕途,身处开元盛世,自认有才却苦无门路。张九龄时任丞相且重视人才,孟浩然借此诗展示抱负,希望获得赏识。
  • 干谒诗的智慧
    全诗不卑不亢——前四句展露才华(写景能力即文才),后四句表明心志,既尊重对方,又坚守文人风骨。

四、意境与美学价值

  • 壮美与柔情的统一
    前半段洞庭湖的雄浑(“混太清”“撼岳阳”)与后半段求仕的怅惘(“耻圣明”“羡鱼情”)形成张力,在壮阔背景下更显个人理想的炽热。
  • 含蓄之美
    结尾“羡鱼情”留有余味,既点明心意,又避免直露请求,符合盛唐文人优雅得体的表达传统。

五、拓展对比

  • 同类干谒诗对比
    可与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画眉深浅入时无”)对照阅读,二者皆借他物委婉求荐,但孟诗气象宏阔,朱诗比喻纤巧。
  • 洞庭题材延伸
    对比杜甫《登岳阳楼》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同写洞庭,杜诗沉郁苍凉,孟诗雄浑中带热望。

教学建议
学习此诗可重点体会 “以景托志”的手法,引导学生关注“蒸”“撼”等动词的力度,以及隐喻背后的社会文化(唐代文人入仕的渴望与含蓄表达)。结合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的终身布衣身份,更能理解诗中复杂情感。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píng shí bù shāo xiāng,jí lái bào fó jiǎo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蜂屯乌合
蜂屯乌合
fēng tún wū hé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流风回雪
流风回雪
liú fēng huí xuě

指轻逸飘摇的样子。

河水不洗船
河水不洗船
hé shuǐ bù xǐ chuán

比喻不相干或相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