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沈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沈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旅途夜泊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孤寂的景物层层衬托出深切的思乡之情。以下从几个关键角度解析:
空间镜头推移: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卸帆停靠淮水边,孤零零的驿站旁)——由江面到岸驿,突显“孤”字。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暮色中人归城暗,大雁飞落白茫茫的芦苇洲)——视野从山城转向荒野,用“暗”与“白”的色调对比强化苍凉。
时间流动:
“冥冥日沈夕”(昏暗的夕阳西沉)→“山郭暗”(暮色吞没城池)→“独夜”(漫长的夜),时间推移中孤独感逐步加深。
以景喻情:
“浩浩风起波”——江风卷起波涛,实则是诗人内心动荡不安的写照。
“雁下芦洲白”——大雁归巢,反衬自身漂泊无依;芦花如雪的白,更添寒意。
听觉的催化:
末句“听钟未眠客”,夜半钟声穿透寂静,成为压垮孤独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点明“未眠”的煎熬。
韦应物出身京兆韦氏,中年辗转多地任职。此诗作于滁州刺史任上,盱眙(今江苏)距长安千里之遥。宦游的疲惫与对故土的眷恋,渗透在“驿”“雁”“客”的意象选择中。
总结:
这首诗如一幅水墨长卷:从落日孤驿、风波浪涌,到人归雁落、夜钟独听,所有景物都指向同一个终点——游子无眠的乡愁。韦应物以简淡笔墨,将空间隔绝感、时间流逝感、自然苍茫感熔铸成中唐羁旅诗的典范。
只要来了,就回不去。指彻底被消灭。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耘:除草;岁:年谷成熟。耕作不细致,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
委:推委。把罪责推卸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