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作者:唐•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李白田园诗特有的飘逸与率真,记录了下终南山后与友人斛斯山人共饮的忘忧时光。以下从五个维度为您解析:


一、主题分析:隐逸之乐

全诗以山野闲居为主题,通过「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等句构建出世外桃源般的场景,结尾「陶然共忘机」更点明忘却世俗机心的隐逸之乐,呼应了盛唐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风尚。


二、语言与修辞精妙

  1. 拟人化描写
    • 「山月随人归」:明月如友相伴,赋予自然以灵性
    • 「青萝拂行衣」:藤蔓似有柔情,轻拂行人衣衫
  2. 视听通感营造
    • 「长歌吟松风」:将歌声与松涛风声交融
    • 「曲尽河星稀」:银河渐淡暗示夜宴至天明,时空流转尽在不言中

三、结构中的山水意境

全诗形成「下山→访友→宴饮→忘机」的完整意境链:

  • 前四句暮色山行:碧山翠微、苍苍小径,勾勒水墨般朦胧山景
  • 中四句田家温情:童子开门、绿竹幽径,展现淳朴人情
  • 后六句共醉忘忧:松风伴歌、星河渐隐,升华物我两忘境界

四、李白诗歌的双重特质

诗中既有「美酒聊共挥」的豪放(酒神精神),又有「陶然共忘机」的淡泊(道家思想),体现李白将盛唐气象与个人隐逸志趣融合的独特诗风。


五、对比延伸鉴赏

对比诗作 相似处 差异点
王维《青溪》 同写绿竹幽径 王诗空寂如画,李诗灵动有情
孟浩然《过故人庄》 田园待客场景 孟诗质朴写实,李诗飘逸如仙

教学建议:可引导学生关注诗中动词的妙用(如「随」「横」「拂」「挥」),体会李白如何用动态词激活静态景物,这是鉴赏其山水诗的重要切入点。

此诗如一幅「月夜访友图」,在星河松风间完成了从尘世到心灵的跨越。若想深入理解盛唐隐逸诗风,建议对比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此中有真意」与李白「忘机」的异同,感受时代精神对诗人的深刻塑造。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开口见心
开口见心
kāi kǒu jiàn xīn

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鸣凤朝阳
鸣凤朝阳
míng fèng zhāo yáng

正直敢言的贤士。比喻贤臣遇明君。

划地为牢
划地为牢
huá dì wéi láo

相传上古时,于地上画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惩罚。后用以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放纵不拘
放纵不拘
fàng zòng bù jū

指恣意行事,不受约束。同“放纵不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