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 江南曲

《相和歌辞 江南曲》

作者:唐•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鉴赏

这首李益的《江南曲》以江南水乡为背景,通过商人妇的口吻,描绘了唐代商人家庭的情感困境,语言直白却深含怨情。以下从三个维度为您解析:


一、主题分析:闺怨中的时空之痛

  1. 商人妇的日常悲剧

    •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瞿塘(长江三峡)商人常年奔波,妻子独守空闺,“朝朝”强调等待的循环无果,“误”字道尽失落。
    • 历史背景:唐代商业繁荣,商人长期外出是普遍现象,此诗揭示这一群体的情感困境。
  2. 荒诞对比下的怨愤

    •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潮水定时涨落(守信),弄潮儿(水上青年)反比丈夫可靠。用极端假设表达对“无信”的控诉,凸显女子被时空隔绝的孤独。

二、语言与修辞:四句中的情感爆破

  1. 比喻颠覆常规
    • 将“潮有信”拟人化,与商人“无信”对比,自然现象竟比人更重承诺,讽刺凌厉。
  2. 矛盾张力制造高潮
    • 前两句平铺叙事,后两句突然转折:贵商人与贱渔郎的身份错位,强化了怨情爆发力。
  3. 白描中的留白
    • 未写女子容貌神态,仅凭“妾期”“早知”的自述,让读者从空白中想象其日夜凭栏的身影。

三、意境与美学:潮声里的等待美学

  • 双重意象交织
    “瞿塘贾”象征动荡的远行(空间撕裂),
    “潮有信”象征循环的守望(时间囚牢)。
  • 水乡情感符号
    潮汐本是江南日常景物,诗人却将其转化为衡量人心的尺子,赋予自然现象道德隐喻。

延伸思考

  1. 同类诗推荐
    • 刘采春《啰唝曲》:“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同样以商人妇口吻诉苦。
    • 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社会现象的宏观印证。
  2. 为何经久不衰?
    此诗戳穿了古代女性“嫁夫从夫”理想背后的残酷:婚姻承诺在生存现实前的脆弱性。今日读来,仍见个体命运在时代经济结构中的挣扎。

鉴赏建议:可结合江南地理(瞿塘峡险、钱塘潮信)讲解诗人如何将地域特征转化为情感载体,体会唐诗“以小见大”的功力。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有来无回
有来无回
yǒu lái wú huí

只要来了,就回不去。指彻底被消灭。

睚眦必报
睚眦必报
yá zì bì bào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枯耘伤岁
枯耘伤岁
kū yún shāng suì

耘:除草;岁:年谷成熟。耕作不细致,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

委罪于人
委罪于人
wěi zuì yú rén

委:推委。把罪责推卸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