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 子夜四时歌四首 夏歌

《相和歌辞 子夜四时歌四首 夏歌》

作者:唐• 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邪。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鉴赏

我们来一起细细品味李白这首清新明快又略带深意的《子夜四时歌·夏歌》。

《相和歌辞 子夜四时歌四首 夏歌》 作者: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邪。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1. 主题分析 (技能1):

  • 核心主题: 夏日采莲的劳作场景与历史人物(西施)的巧妙融合。 诗人表面上描绘的是江南五月女子在荷花盛开的镜湖上采莲的劳动场景(山水田园),但巧妙地融入了西施的传说(咏史怀古)。
  • 融合奥秘: 诗人将眼前的美景(盛放的荷花)与古代美女西施采莲的传说联系起来。美景与美人的意象叠加,使画面充满了梦幻色彩和历史的联想。最后两句点明这采莲女子最终的去向——越王家,明确指向西施入吴的故事,给明快的采莲图增添了一丝历史命运感。

2. 语言与修辞 (技能2):

  • 意象鲜明,画面感强: “镜湖三百里” 开篇即展现广阔平静的湖面。“菡萏发荷花”(菡萏即未开的荷花,发即开放)描绘出荷花竞相开放的盛景。“五月西施采” 将人物融入画面,点明时间(五月)和人物(如西施般美丽的采莲女)。
  • 用词精炼传神:
    • “隘若邪”: “隘”是阻塞、拥挤的意思,“若邪”指若耶溪(传说西施浣纱处)。这个词组极其传神地描绘了人们争相观看采莲女子的盛况,人山人海以至于堵塞了若耶溪(这里用若邪代指采莲的水道)。侧面烘托了采莲女子的美貌惊人。
    • “不待月”: 写出了采莲女子动作的利落和归家的急切,也暗示了其命运身不由己(被选入越王家)。
    • “归去越王家”: 简洁有力,点明结局,意味深长。
  • 典故自然融入: “西施采”、“若邪”、“越王家”都是借用西施的典故,但融入诗中非常自然,仿佛就是在描写眼前景象。
  • 白描手法: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如同民歌(子夜歌本就是南朝乐府民歌),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生动的画面和人物的活动。

3. 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 (技能3):

  • 子夜歌传统: “子夜四时歌”是模仿南朝乐府民歌《子夜歌》创作的组诗,通常分咏四季。李白此诗承袭了民歌清新自然、语言通俗的特点。
  • 吴越历史传说: 诗中嵌入了吴越争霸时期西施的传说。西施本是越国若耶溪边的浣纱女,美貌非凡,被越王勾践选中,送入吴王夫差宫中,成为实施“美人计”的关键人物。李白借用这个广为人知的典故,使简单的采莲场景承载了历史的联想。
  • 李白风格: 李白热爱民歌风格,其诗常想象丰富,语言流畅奔放。此诗虽短小,但选材典型(镜湖荷景、西施典故),画面优美,结尾含蓄隽永(指向西施的命运),体现了李白浪漫飘逸又不失含蓄深意的特点。

4. 意境与美学鉴赏 (技能4):

  • 夏日风情画: 诗歌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南夏日采莲图:广阔明净的湖面,无边无际盛开的荷花(“三百里”、“发”),热闹的人群(“隘若邪”),美丽的采莲女子。
  • 美人美景交融: 盛开的荷花本身是美的象征,“西施采”则将采莲女子的美貌提升到了一个至高的象征层面(如同绝世美女西施)。美景衬托美人,美人又点缀了美景,相得益彰。
  • 明快中的幽远: 前四句基调明快热闹,展现劳动之美、自然之美、人情之美。结尾两句“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节奏加快,点明采莲女子的归宿。这“归去”看似平常,但因嵌入了“西施”和“越王家”的背景,便自然带出了一丝历史人物的命运感(被选入宫),在明快的夏日图景中增添了一抹含蓄深远甚至略带惆怅的意蕴。这是此诗意境最独特、最耐人寻味之处——美景美人之下隐藏的历史联想与命运暗示。

5. 诗歌推荐与比较 (技能5):

  • 同主题(采莲):
    •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同样写采莲女的美丽,王诗更专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花难辨),用视觉听觉结合,含蓄婉转。李白诗则场面更宏大热闹,并融入了历史典故。
    • 《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更侧重少女情怀的细腻刻画和场景的优美。李白诗更为简洁明快,结尾有历史感。
  • 同作者(李白乐府诗/写景):
    • 《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同样是模仿乐府民歌的《子夜四时歌》,秋歌更侧重思妇情怀,意境深沉悠远。本篇夏歌则更明丽轻快,融入了历史传说。
    • 《越女词五首》(其三):“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同样写江南水乡采莲女的可爱情态,更活泼天真,纯为田园风情画。本篇夏歌则在风情画之外多了历史纵深。

总结: 李白的这首《夏歌》,以民歌般的清新语言和明快节奏,勾勒出江南夏日镜湖采莲的盛大画卷。它巧妙地将眼前的美景(三百里镜湖、盛放荷花)与历史传说(西施采莲)融为一体,使平凡的劳动场景焕发出奇异的浪漫光彩。诗人用“隘若邪”生动渲染了围观盛况,侧面烘托女子之美;结尾“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的平静叙述,却因历史背景而显得意味深长,在明丽的夏日风情中注入了一丝关于美与命运的历史幽思。全诗画面优美,情景交融,典故自然,语言精炼,体现了李白驾驭乐府民歌体裁的高超技巧和独特的浪漫情怀。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有来无回
有来无回
yǒu lái wú huí

只要来了,就回不去。指彻底被消灭。

睚眦必报
睚眦必报
yá zì bì bào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枯耘伤岁
枯耘伤岁
kū yún shāng suì

耘:除草;岁:年谷成熟。耕作不细致,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

委罪于人
委罪于人
wěi zuì yú rén

委:推委。把罪责推卸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