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我们来鉴赏李白的这首《子夜四时歌·冬歌》。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李白模仿南朝乐府民歌风格创作的思妇诗杰作。
【主题分析】
【语言与修辞】
明朝驿使发
:开门见山交代紧迫原因(明天一早驿站的使者就要出发了)。一夜絮征袍
:点明核心事件与时间(必须一夜之间把丈夫征袍里的棉絮铺好、缝制好)。 “一夜” 强调任务的紧急和辛劳。素手抽针冷
:纤纤素手(暗示女子身份)抽动冰冷的缝衣针。 “抽针” 的动作、“冷” 的触感,生动刻画出冬夜缝衣的艰辛和寒意刺骨。那堪把剪刀
:连拿起冰冷的剪刀都觉得难以忍受。“那堪” 二字,将女子在严寒中操作的痛苦与忍耐力都表现了出来。这两句通过手的感受,以小见大,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衣服缝好寄往遥远的边关,要多少天才能送到临洮(唐代西北边防重镇)啊?这个看似朴素的疑问,蕴含着女子深重的牵挂:【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
【意境与美学鉴赏】
【重点提取与理解】
【总结】 李白的这首《子夜四时歌·冬歌》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思妇诗。它用最朴素的白描语言,通过“赶制征袍”这一典型事件,选取“抽针”、“把剪刀”的冰冷触感等细节,生动展现了寒夜深闺的劳作艰辛,并将一位妻子对远方戍边丈夫的无尽牵挂、深切忧虑和浓浓爱意,浓缩在“几日到临洮”这一声看似平常却情深意长的询问中。全诗如民歌般清新自然,意境真切,字字含情,展现了李白捕捉日常生活情感的高超功力。
只要来了,就回不去。指彻底被消灭。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耘:除草;岁:年谷成熟。耕作不细致,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
委:推委。把罪责推卸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