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 三

《咏怀古迹五首 三》

作者:唐•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鉴赏

这首诗是杜甫借咏昭君村古迹,抒发自己漂泊孤寂与怀才不遇的千古遗恨。以下从四个层面解析:


一、主题分析:怀古伤今的悲怨

表面咏叹王昭君(明妃)远嫁匈奴、客死异乡的悲剧,实则寄托诗人自身漂泊西南的孤愤。诗中"怨恨"二字是核心——既是昭君对画工误己、君王昏聩之怨,也是杜甫对时代动荡、壮志难酬之恨。


二、语言与修辞精妙

  1. 动态意象夺目

    • ▶️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用"赴"字拟人,千山万壑如奔马涌向昭君故里,以壮阔山河反衬个体命运的渺小
  2. 时空残酷对比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 **"紫台"(汉宫)与"朔漠"(胡地)**凸显空间跨度
      • **"一去"与"独留"**形成生命轨迹的断崖式落差
      • "青冢"沐"黄昏",孤坟斜阳的意象直击人心
  3. 虚实相生的怨魂

    • ▶️"环佩空归月夜魂":
      佩玉叮咚的昭君魂灵月夜归乡,"空归"道尽魂魄无依的虚空感,比直写思乡更凄恻。

三、历史与作者的共鸣

昭君遭遇 杜甫处境
因画工丑化遭君王忽视 因直言进谏被唐肃疏远
远葬胡地青冢孤寂 安史之乱漂泊西南异乡
琵琶曲中千年遗恨 诗中寄托未酬之志
▶️ 杜甫借昭君酒杯,浇自己块垒,将个人命运嵌入历史长河。

四、意境与美学鉴赏

  1. 悲剧美学的巅峰
    • 青冢、黄昏、月夜魂、胡语琵琶等意象,构建出苍凉、孤绝、永恒的悲剧意境
  2. 穿越时空的对话
    • 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让昭君的怨恨在琵琶曲中回荡千年,音乐成为跨越生死的情感载体

延展推荐

  1. 同题材对比
    • 李白《王昭君》:"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突出决绝
    • 杜甫此诗—— 侧重遗恨绵长
  2. 杜甫其他怀古诗
    ▶️《咏怀古迹·其五》(咏诸葛亮):"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英雄末路的共鸣

鉴赏提示:诵读时注意"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停顿——"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字一顿如暮鼓敲击,感受杜甫凝练文字中的千钧之力。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河不出图
河不出图
hé bù chū tú

河:指黄河。黄河当中没有出现河图。古代相传每当圣明之世时,黄河便出现河图。因此黄河不出河图时则不是圣明之世。指时当乱世。

偶一为之
偶一为之
ǒu yī wéi zhī

指平常很少这样做,偶尔才做一次。

三节两寿
三节两寿
sān jié liǎng shòu

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脩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遁天妄行
遁天妄行
dùn tiān wàng xíng

指违背自然规律而胡作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