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 行路难三首 一

《杂曲歌辞 行路难三首 一》

作者:唐• 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筯不能食,拔劒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鉴赏

这首《行路难·其一》是李白抒发壮志难酬的名篇,充满跌宕起伏的情感张力。以下从五个维度解析:


一、主题分析:理想受阻的苦闷与突围

全诗以宴饮开篇,却陡转至精神困境:"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珍馐美酒反衬出诗人内心的焦灼。**"冰塞黄河""雪封太行"象征仕途的重重阻碍,而结尾"长风破浪"**的豪言则迸发出盛唐特有的乐观精神,展现从苦闷到奋起的心理轨迹。


二、语言与修辞的爆发力

  1. 强烈对比
    • 奢华宴席("金樽清酒""玉盘珍羞") vs 精神痛苦("不能食""心茫然")
    • 现实困局(冰塞川/雪暗天) vs 历史典故(吕尚垂钓/伊尹梦日)
  2. 象征与夸张
    "冰塞川""雪暗天"以自然险境隐喻人生绝境;"直挂云帆济沧海"用巨帆劈浪的恢弘画面,彰显冲破阻碍的决心。
  3. 句式张力
    短促呼告"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如困兽之吼,与结尾九字长句的磅礴气势形成戏剧性转折。

三、历史背景与李白心境

写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赐金放还,政治理想破灭。诗中暗含两处关键典故:

  • "垂钓碧溪":姜尚80岁渭水遇周文王
  • "乘舟梦日":伊尹受商汤重用前梦乘舟过日边
    典故的运用揭示李白虽遭弃用,仍坚信自己如先贤终遇明主。

四、意境与美学价值

全诗构建三重意境跃迁:

  1. 华宴迷局(金樽玉盘的浮华表象)→
  2. 冰封绝境(黄河太行具象化的窒息感)→
  3. 沧海破浪(云帆高悬的壮阔精神图腾)
    这种险峰突转的意境设计,正是盛唐诗歌"悲而不伤"的典型美学。

五、延伸对比鉴赏

可对比阅读:

  1.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同题诗更重宿命论调,李白则注入昂扬斗志。
  2. 李白《将进酒》
    "天生我材必有用"与此诗结尾异曲同工,皆在极致苦闷后爆发生命强音。

名句启示
"长风破浪会有时"化用宗悫少年壮志,千百年来成为逆境中奋起的文化符号。其力量在于:承认现实之难("多歧路"),却以沧海云帆的意象,将个体困境升华为人类精神的胜利宣言。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河不出图
河不出图
hé bù chū tú

河:指黄河。黄河当中没有出现河图。古代相传每当圣明之世时,黄河便出现河图。因此黄河不出河图时则不是圣明之世。指时当乱世。

偶一为之
偶一为之
ǒu yī wéi zhī

指平常很少这样做,偶尔才做一次。

三节两寿
三节两寿
sān jié liǎng shòu

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脩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遁天妄行
遁天妄行
dùn tiān wàng xíng

指违背自然规律而胡作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