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 长干曲四首 一

《杂曲歌辞 长干曲四首 一》

作者:唐• 崔颢

君家定何处?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鉴赏

这首崔颢的《长干曲·其一》虽短小精悍,却韵味悠长,是唐代乐府民歌风格的佳作。我们来细细品味:

原诗:

君家定何处?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鉴赏分析:

  1. 主题与场景(技能1:主题分析)

    • 主题: 旅途偶遇、故乡情结、少女情态。
    • 场景: 描绘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水边日常场景:一条小船上的女子(“妾”)主动停下另一条小船(“停舟”),向船上的陌生男子(“君”)询问籍贯。核心在于捕捉了人物瞬间的心理活动和富有生活气息的对话。
  2. 语言与人物刻画(技能2:语言与修辞 & 技能4:意境与美学鉴赏)

    • 口语化与对话体: 全诗采用第一人称(妾)和第二人称(君)的直接对话,语言极其朴素、自然、口语化(“君家定何处?”、“妾住在横塘”),模仿了民歌的清新直率,毫无雕琢痕迹。
    • 动作与心理描写: “停舟暂借问” 是一个关键动作,体现了女子的主动和一点点的冒昧。后两句“或恐是同乡” 是点睛之笔:
      • 精巧的心理: 这既是她主动搭讪的直接原因(猜测可能是同乡),也是她为自己唐突行为找的一个合理解释(“只是怕万一我们是同乡呢”)。
      • 潜藏的情愫: “恐”字微妙。不仅仅有“担心错过”同乡的意味,更透露出少女主动询问陌生男子后的一丝羞涩、忐忑和期待。这种微妙复杂的少女情态跃然纸上。
      • 浓厚的乡土情: 短短四字,道出了漂泊在外者对故乡、乡音的深切渴望。一句“同乡”就能瞬间拉近距离,带来温暖。
  3. 意境与美感(技能4:意境与美学鉴赏 & 技能6:阅读与理解)

    • 生活气息浓郁: 诗作截取了一个水上偶遇的瞬间片段,充满了市井生活的烟火气和真实感。
    • 人物形象鲜活: 寥寥数笔,一个大胆又略带羞涩、思乡情切的水乡少女形象呼之欲出。她的主动、坦诚(先自报家门)、机敏(找个好理由)都刻画得生动可爱。
    • 含蓄隽永的美: 诗在女子期待“同乡”的回答中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男子的反应?诗人都不写。留下无限悬念和想象空间给读者,余韵悠长。仿佛看到女子亮晶晶的期待眼神,也让人好奇男子会如何回应。
  4. 重点提取与理解(技能7:重点提取与理解)

    • 核心动作: 停舟借问。
    • 核心心理: 或恐是同乡(思乡、期待、忐忑)。
    • 核心形象: 一位主动、真挚、略带羞涩的思乡少女。
    • 核心意境: 水乡日常偶遇中蕴含的乡土情思与含蓄情愫。

总结:

崔颢这首《长干曲·其一》如同一幅精致的水墨小品,用最朴素自然的语言,捕捉了一个极具生活气息的瞬间。它通过女子主动停舟询问这一动作以及“或恐是同乡”这句精巧的心理独白,生动刻画了一位水乡少女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游子(女)对乡音的渴望和对陌生人间可能存在的亲切联系的期盼。其魅力在于语言的口语化、场景的真实感、心理描写的精妙以及结尾的含蓄留白,充满了民歌的清新气息和隽永的诗意。这是盛唐乐府民歌风格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诗歌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魅力。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一得之愚
一得之愚
yī dé zhī yú

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

一刀切
一刀切
yī dāo qiē

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

蹈刃不旋
蹈刃不旋
dǎo rèn bù xuán

蹈:踩;刃:刀刃;旋:回旋。面临危险而不返回。

开疆拓宇
开疆拓宇
kāi jiāng tuò yǔ

开拓疆域,扩展领土。同“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