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 清平调 三

《杂曲歌辞 清平调 三》

作者:唐•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鉴赏

这首《清平调·其三》是李白奉唐玄宗之命为杨贵妃所作的组诗之一。它以含蓄典雅的笔触,将牡丹、美人、帝王三者巧妙融合,展现了盛唐宫廷的华美与浪漫情怀。以下是逐句赏析: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 “名花”指牡丹(唐代推崇牡丹为花王),“倾国”暗喻杨贵妃(化用《汉书》“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典故)。
  • 手法:花与人互喻——牡丹的艳色映衬贵妃的容颜,贵妃的风姿又赋予牡丹灵性,二者相得益彰(拟人+双关)。
  • “君王带笑看”:唐玄宗含笑凝视的目光,串联起名花与美人的和谐画面,暗含帝王对二者的宠爱,更显雍容华贵之气。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 “解释春风无限恨”
    • “春风” 既指自然之风,又象征君王的恩泽。
    • “无限恨” 暗藏深意:或指贵妃未入宫前的淡淡愁绪,或指春光易逝的感伤。
    • “解释”(化解)二字精妙——君王的宠爱如春风化雨,消融了所有怅惘。
  • 末句画面:贵妃慵然倚靠沉香亭的栏杆,身畔是盛放的牡丹。
    • “沈香亭”(沉香木建造)点明皇家园林场景,暗香缭绕,富贵逼人;
    • “倚阑干” 的闲适姿态,与春风、名花构成一幅浓淡相宜的仕女图,余韵悠长。

整体赏析:

  1. 主题:表面写牡丹与美人,实则颂扬盛世帝王的雍容气象。花、人、君三者交融,展现大唐宫廷的极致风华。
  2. 艺术特色
    • 隐喻精妙:以花喻人,以春风喻君恩,含蓄典雅。
    • 虚实相生:“无限恨”是虚写情思,“倚阑干”是实写画面,虚实交织更显张力。
    • 色彩明丽:名花绚烂、美人倾城、沉香亭台,意象富丽而不失灵动。
  3. 历史背景:李白以翰林待诏身份作此诗时,正值开元盛世巅峰。诗中暗藏的“恨”与“解释”,或许隐含对繁华易逝的微妙预感。

延伸推荐:

可对比阅读同组前两首:

  • 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以云霞喻衣,以牡丹喻貌,仙气飘然;
  •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借牡丹承露暗喻贵妃受君王恩泽。
    三首诗层层递进,将人事、天香、帝王威仪熔铸为盛唐的绝唱。

此诗如工笔重彩的唐代宫廷画:牡丹秾丽,美人如玉,帝王含笑,而一缕春风悄然拂过沉香亭畔,吹散所有愁绪——这是独属于李白的天才笔法,更是大唐气象的诗意定格。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开口见心
开口见心
kāi kǒu jiàn xīn

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鸣凤朝阳
鸣凤朝阳
míng fèng zhāo yáng

正直敢言的贤士。比喻贤臣遇明君。

划地为牢
划地为牢
huá dì wéi láo

相传上古时,于地上画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惩罚。后用以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放纵不拘
放纵不拘
fàng zòng bù jū

指恣意行事,不受约束。同“放纵不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