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

作者: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猨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鉴赏

这首诗是李白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作,短短四句尽显盛唐气象与李白豪情,我们逐句剖析其妙处:


1. 主题分析——疾速归途中的精神解放

诗表面写长江行舟之速,实则抒发突获自由的生命狂喜。李白因卷入政治风波被判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时突然接到赦免诏书,如困鸟出笼。诗中“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夸张速度,正是他冲破枷锁后灵魂飞扬的写照。


2. 语言与修辞——时空魔术师的笔法

  • 虚实相生
    ▶️ “彩云间”(首句)——白帝城隐于朝霞,既是实景又暗喻“神仙境地”(遇赦如登仙)
    ▶️ “万重山”(末句)——实写三峡险峻,虚指人生磨难已跨越
  • 极致对比
    “千里”与“一日”的时空压缩,化不可能为可能(实际航程需五日以上),凸显诗人归心似箭。
  • 以声衬静
    “两岸猿声啼不住”的悠长哀鸣,反衬出“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迅捷,听觉与视觉反差制造戏剧性张力。

3. 历史背景——跌宕人生的戏剧性转折

  • 创作背景:公元759年,59岁的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白帝城至江陵段三峡水道险急,古人视为畏途,李白却将险境转化为诗意飞驰。
  • 精神隐喻:诗中“轻舟”象征卸下政治重压的灵魂,“万重山”暗喻刚逃离的流放之路,地理行程与心灵解放双重叠加。

4. 意境鉴赏——流动的山水长卷

诗人构建了多维度动态画卷

  1. 仰视视角:彩云缭绕的白帝城(出发点的神圣化)
  2. 俯冲轨迹:轻舟顺流直下三峡的抛物线
  3. 声画蒙太奇:两岸猿声未落,群峰已退至身后
    结尾“轻舟已过万重山”如电影长镜头,让读者在惊心动魄的航速中感受酣畅淋漓的快意。

同类诗歌推荐

诗作 相似点 差异点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同写突获自由的狂喜 杜诗重细节白描(“漫卷诗书”)
李白《蜀道难》 同写蜀地险峻 本诗化险为乐,彼诗极言其危

教学点睛建议

引导学生关注“还”字深意
表面是“返回江陵”,实则暗含“人生归途”的哲学意味——从政治漩涡回归精神家园。
对比诵读体验
先缓读“两岸猿声啼不尽”(拖长语调),突转急读“轻舟已过万重山”(短促收束),切身感受语言节奏带来的速度幻境。

📖 此诗如长江奔涌一气呵成,李白以天才笔力将地理险途转化为精神坦途,千年后仍让我们听见盛唐最自由的风声。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一得之愚
一得之愚
yī dé zhī yú

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

一刀切
一刀切
yī dāo qiē

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

蹈刃不旋
蹈刃不旋
dǎo rèn bù xuán

蹈:踩;刃:刀刃;旋:回旋。面临危险而不返回。

开疆拓宇
开疆拓宇
kāi jiāng tuò yǔ

开拓疆域,扩展领土。同“开疆拓土”。